未來的利潤增長從哪里來?郁瑞芬的答案還是線下。“現在大家理解的互聯網經濟是網上銷售,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精神,就是更會玩,更快,更High,也更注重體驗。”
來伊份 掛牌敲鐘那天,一頭牛被牽到了上交所的大廈前,牛頭系著大紅花,身上馱著兩個大筐,筐身附一張紅帖,上書: 來伊份 603777。
那一天是2016年10月12日,國慶之后的股市迎來了一波小高潮,有人在猜測是不是一輪“小牛市”正在到來,有人在2015年“股災”中套牢的股票意外解套,而當天“引牛入市”的 來伊份 ,股價迅速沖破了11.67的發行價一路攀升,直至在12月份飆到了85元/股。
“你看我們還是挺懂互聯網的吧,”郁瑞芬說,“這也證明我們做對了消費者研究,當然這個消費者是指股民,在此之前他們心情還是很郁悶沉重的,他們盼望牛市。”
說到這,這位 來伊份 女掌門人的笑容慢慢綻開,這也是她在采訪中少有的輕松時刻。大多數時間,郁瑞芬話語謹慎,少有表情變化,聲音里也沒有太多情緒起伏的痕跡。在采訪還沒有正式開始的時候,郁瑞芬接了一個電話,是一位合作8年的供應商,她一口回絕了對方的吃飯邀請。
嚴謹克制——郁瑞芬給人的這種感覺,不知是天性使然,還是20多年的食品行業經歷打下的性格印記?
“作為食品從業者,真的要做好一個品牌太不容易,所以希望外界能夠更理性地對待食品企業,因為即使些許誤會,對品牌的殺傷力都會很大。” 來伊份 和郁瑞芬,曾經歷這樣的考驗,如臨深淵。
新戰場
郁瑞芬的辦公室很有“ 來伊份 ”特色,里間辦公區寬敞整潔,并沒有過多裝飾,外間會客區卻很特別,除了沙發和茶幾之外,還有一個類似吧臺的角 落,上面擺滿了零食,讓人眼花繚亂。
休閑零食種類繁多,光 來伊份 一家企業,目前就包括炒貨、肉制品、蜜餞等九大類、共計900多種產品。
上海天弩食品是 來伊份 的鴨肉類食品供應商,已經合作十余年,總經理姜汝浩對郁瑞芬資深“吃貨”的印象很深,在他的印象里,郁可以不間斷地去嘗吃很多東西,而且口感特別準。“一般的人,再好吃的東西,也會吃煩吧?”
23年,郁瑞芬的打拼經歷都是圍繞食品,最初是冰淇淋生意,1996年開始涉足炒貨,那個時候還只是家庭作坊,3年之后成立了 來伊份 的前身——“雷芬”公司——在夫妻施永雷和郁瑞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從一開始, 來伊份 就堅持直采直銷的輕資產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上游沒有工廠,中間沒有經銷商, 來伊份 作為零售商直接與供應商對接。而在管理上,夫妻兩人各有分工,作為董事長的施永雷主抓戰略和資本運作,而郁瑞芬主管供應鏈、品牌和市場。
在 來伊份 公共關系中心總監馬劍看來,兩位老板特色鮮明,施永雷是一個對資本信號很敏感的人,“炒股從來都沒有賠過”,而郁瑞芬在店鋪選址上的眼光很準。兩人的成績現在看起來旗鼓相當,一方面 來伊份 搶得了主板零食第一股的稱號,而另一方面,其店鋪鋪設依然是同類休閑連鎖品牌中數量最多的,2016年年底的數字為2269家。
不過,“后來者”在以更快的速度跑馬圈地:2006年成立的良品鋪子,2015年的銷售額達到了45億,其中有12億元來自線上;定位純互聯網食品品牌的三只松鼠,2016年銷售額已經超過55億;相比之下,2015年 來伊份 營收31.27億元,來自于線下渠道的收入占比高達88.5%。
“電商帶來了消費者購物的便宜,不過對企業來說,可能表面上比較風光,但是內在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在郁瑞芬看來,很多企業是依靠風投支撐,否則正規企業做電商優勢并不明顯,“人力成本,稅務成本要完全合規的話,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了。” 來伊份 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直營模式的毛利率為46.92%,而線上模式的毛利率僅為32%。
郁瑞芬本能地對那些短平快的事情心懷警惕——這有悖于她對連鎖零售的理解,在她看來,“休閑食品的進入門檻很低,但是要做大、做好品牌,門檻還是很高的。”這要經過一個長期的供應鏈、物流等基礎工作的鋪墊,在最初成立的三年間, 來伊份 開店數量只有三四家,而后從1999年到2005年的6年間有所提速,店鋪數量增加到200家;后來直到全面信息化之后, 來伊份 才在2007年大舉擴張。
但對現在的 來伊份 來說,則需要快速進入應戰狀態,越來越多競爭者的涌入正在蠶食這個本就利潤不高的行業,以 來伊份 來說,2015年末,其凈利潤率為4.21%,而2014年的同期數字則為4.75%。
未來的利潤增長從哪里來?郁瑞芬的答案還是線下。“現在大家理解的互聯網經濟是網上銷售,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精神,就是更會玩,更快,更High,也更注重體驗。”
2017年5月份, 來伊份 即將推出的第九代店鋪,將超越之前賣場的概念,而希望代之以“生活空間”的定位:消費者在店中可吃可玩,除了食品,也可以購買其他周邊產品。在郁瑞芬看來,這樣會提升品牌價值和單店營收。這是一個類“星巴克式”的邏輯,后者正是憑借“第三空間”的概念而實現了產品溢價,不過對 來伊份 來說,傳統品牌定位根深蒂固,這也會成為改變的障礙。
目前, 來伊份 的會員以70后、80后為主,在90后新消費群體中還缺乏影響力。“所幸我們還很年輕,”這位70后的創始人說,她樂于去了解年輕市場,就連審美都跟著有了變化,開始喜歡動漫體、卡漫體,也更加有娛樂精神。
在外界看來, 來伊份 對線上渠道的投入不足,而郁瑞芬則對線上渠道有著不同的理解。相比于在天貓上大力促銷走量, 來伊份 更傾向于用互聯網的方式為線下導流,比如與支付寶、微信、京東到家的合作;相比于依托其他電商平臺, 來伊份 顯然更倚重自建電商平臺和APP。
“這樣消費者的大數據才能沉淀在自己的平臺上,有助于進一步的精準化營銷,目前 來伊份 自己的會員數量有1700萬。”鄒曉君解釋,他在2013年開始負責 來伊份 在北京、天津的店鋪鋪設,在 來伊份 上市之后,他的職位變成了駐京辦主任,在他看來,一些食品行業的線上業務雖然銷量可觀,但吸引的多數都是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難以成為品牌的忠實客戶。
“這輪熱鬧勁很快就會過去,之前走的是價格策略,以后還是會回歸品質。”郁瑞芬說,她把 來伊份 未來的線上線下的比例目標設定為70:30,“這樣的話,我們就真正叫實體+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泡沫+實體店。”
上市“驚魂”
如果沒有那場風波, 來伊份 本可以在當下的競爭中更從容。
2007年開始, 來伊份 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此后的五年間, 來伊份 每年以20%~30%的開店速度擴張,最高點的時候近2600家。據說2010年11月份的時候,盡管 來伊份 估值已經很高,但很多資本依然蜂擁而至,有人形容當時 來伊份 挑選資本就像超女海選。
“災難”猝不及防。2012年4月,進行IPO沖刺的 來伊份 沒能如愿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反而由于“蜜餞門食品安全問題”陷入困頓。很多人覺得 來伊份 會就此沉寂,一些知名的投資人還預測, 來伊份 經過此事將再無機會。
“如果一個實力不強的企業,很可能就因此倒掉了。”郁瑞芬也感嘆。即便如今已經時過境遷,在 來伊份 布局較少的北京市場,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反應還是“那個出事的企業嗎”?
郁瑞芬強調,當年 來伊份 迅速公布了工商部門的抽檢結果,表明共有507家門店接受了550次官方職能部門的檢查,檢驗結果為100%合格。
但解釋似乎都被質疑淹沒了,食品行業面臨一個很尷尬的處境,就是市場對壞消息更愿意信其有,而對所謂的“辟謠”則心懷戒備,包括娃哈哈、可口可樂等大企業也會時而卷入這種質疑中,而不管事件的真實性如何,唯一確定的是身處輿論漩渦的企業都會為之所傷。
因此,那一年也成為 來伊份 發展的分水嶺。
2011年, 來伊份 的凈利潤率高達9.62%,而2012年這個數字則跌到谷底,僅為2.12%,許多店鋪也相繼關閉。
更關鍵的是, 來伊份 錯過了電商的“風口”,正是在那一年,三只松鼠成立。“實際上,第一季度我們的電商渠道已經增長了70%,但后來一切計劃都被打亂了。”郁瑞芬說,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她意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以前覺得做得好就不用宣傳,還是應該把做了20多年的經驗傳播出去,”郁瑞芬說,“信任是可以轉化為銷量的。”因此, 來伊份 開始有意識地提高曝光度,先是2016年雙十一的時候,施永雷在直播平臺上出現,之后的雙十二,郁瑞芬也與網紅主播進行互動,并把直播現場設在了 來伊份 黃金地段的店鋪里面。
不過,就像郁瑞芬所說,目前的 來伊份 ,實際上還是在“康復中”,即便在上海主戰場,那次事件給消費者帶來的疑慮還多少尚存,更何況那些尚未深耕的市場?
在2011年就發力的北京市場, 來伊份 目前只有80家店鋪,在郁瑞芬看來,“北京是政治中心,但還不是成熟的商業中心。”這也是 來伊份 駐京辦——這個有著強烈傳統色彩的辦事機構設立的原因,“主要是對接政策、資本,另外是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鄒曉君說目前這只是一個過渡形態,當物流、供應鏈等基礎相對成熟之后,會考慮在北京設立實體企業來進行運作。
不過相對于競爭對手的來勢洶洶,郁瑞芬一直掛在嘴邊的“穩健”,會不會拖累了這家企業的速度?但相比之下,郁瑞芬似乎更擔心的是速度所帶來的風險。
“電商說木桶效應不存在,不在乎短板有多短,但是做實體連鎖企業,還是要重視這一點,長短板差不多才能齊頭并進。”
比如在直營和加盟的問題上,她就堅持未來加盟的比例最高不能超過30%。理由是,如果大眾從業者、加盟商、生產商的食品安全意識和境界足夠成熟的話,那么 來伊份 完全可以大范圍放開,否則的話,就會對品牌造成傷害。“如果哪個品牌在中國市場90%多以加盟為主,有可能這個企業只是想賺快錢,而不是在做品牌。”
生死供應鏈
2012年媒體報道出來的半個小時之后,郁瑞芬迅速趕到品質管理中心,調出十年間的數據,記錄上并沒有任何“蜜餞不合格”的記錄,她更加放心了。
系統上記錄著供應商產品入庫時的各項檢驗指標,一般情況下,產品統一入庫后再分發到 來伊份 的各個店鋪,而在入庫之前,還會分階段對小樣、大樣進行各種指標檢測,并委托第三方進行。
來伊份 每兩年就會對店鋪進行升級,如今已是第八代店
對于郁瑞芬來說,近180家的供應商就像 來伊份 的“車間主任”一樣, 來伊份 對他們有著近乎嚴苛的“控制”,他們要遵守 來伊份 的標準,配合做出硬件和軟件的升級改造,甚至要接受排他性的供貨要求——一些供應商也會因為 來伊份 的要求過嚴而抱怨。“在這方面,我們還是堅持先小人后君子,把各種細項都在合同中列明,之后按規矩辦事。”
姜汝浩的企業從2004年開始給 來伊份 供貨,銷售額從最初的700多萬做到2個億,在他看來, 來伊份 是一個危機感很重的企業,他們會提出很多超前性的要求,比如要求工廠配備X光探測儀、肉制品都需要無菌保溫7天等。剛開始他也會有一些猶豫,畢竟有些投入很大,效果也并非立竿見影,但幾次下來他發現, 來伊份 的很多要求都成為政策方向,而且,投入肯定是有回報的,“至少可以睡一個好覺。”
每一年, 來伊份 的供應商中都會有10~20家的企業出局,有新的入圍者,也有長期的合作伙伴,一些是由于產品調整,一些則是由于不想配合 來伊份 進行改造投入而“和平分手”,當然,也有一些會因為市場競爭而移情別戀。姜汝浩表示“挖墻角”的游說者很多,一些供應商也會因此而動搖。
不過在姜看來,供、銷雙方的長期磨合對質量保證很重要。“才能配合好產能和銷售,比如互聯網企業的銷售爆點在雙十一、雙十二,那些機械制造型的產品還比較好說,如果是勞動密集型的,品質就可能會受到影響。”
2004年, 來伊份 將品控團隊獨立出來,之前是跟采購部門在一起,“運動員和裁判員在一起,肯定是有問題的。” 來伊份 質量技術中心副總監張麗華說。
如今,兩個部門各司其職,采購部依據市場需求提交供應商備選,品控部對后者進行評分考察。兩者也時有爭執:因為供應商的通過率一般不超過50%,有的時候采購部從產品角度出發,認為應該引入某個品類,但卻由于供應商沒有通過品控部的審核而不得不擱置。“對于供應商的引入,品控部門是一票否決的。”張麗華說。
“我確實沒有權力干涉。”郁瑞芬說,這種供應體系的構建,也是一個食品企業重要的競爭力。
近半年,郁瑞芬都在研讀王陽明的心性哲學,她越來越發現,一個企業的經營形態和經營模式如何,實際上是由企業家的個性決定的。
比如現在很多企業都想發展自己的OEM模式,“這一點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郁瑞芬說,“這是一個非常用心的事情,零售連鎖業不是靠燒錢,而是需要長期積累的,三年、五年甚至八年、十年——要愿意去花這么長的時間去磨合。如果你浮躁一點,不踏實一點就做不了。”
在 來伊份 的員工看來,兩位老板都是實干型的,“沒想清楚、沒把握就不會對外說,也不會允諾那些做不到的事情”。在 來伊份 ,“夫妻檔”的特色很明顯,施永雷和郁瑞芬每天都手拉著手進入 來伊份 大廈。“不過公司里除了兩位老板之外,基本上沒有‘皇親國戚’。”鄒曉君說, 來伊份 很強調職業經理人文化。
“我覺得自己人如果做得不好,比外面人影響更壞。因為老板可能不知道,但下面都是透明的,自己人做了壞事,那么大家都會去效仿,”郁瑞芬說,“很多民營企業都是在這個地方摔的跟頭。”
來伊份 掛牌敲鐘那天,一頭牛被牽到了上交所的大廈前,牛頭系著大紅花,身上馱著兩個大筐,筐身附一張紅帖,上書: 來伊份 603777。
那一天是2016年10月12日,國慶之后的股市迎來了一波小高潮,有人在猜測是不是一輪“小牛市”正在到來,有人在2015年“股災”中套牢的股票意外解套,而當天“引牛入市”的 來伊份 ,股價迅速沖破了11.67的發行價一路攀升,直至在12月份飆到了85元/股。
“你看我們還是挺懂互聯網的吧,”郁瑞芬說,“這也證明我們做對了消費者研究,當然這個消費者是指股民,在此之前他們心情還是很郁悶沉重的,他們盼望牛市。”
說到這,這位 來伊份 女掌門人的笑容慢慢綻開,這也是她在采訪中少有的輕松時刻。大多數時間,郁瑞芬話語謹慎,少有表情變化,聲音里也沒有太多情緒起伏的痕跡。在采訪還沒有正式開始的時候,郁瑞芬接了一個電話,是一位合作8年的供應商,她一口回絕了對方的吃飯邀請。
嚴謹克制——郁瑞芬給人的這種感覺,不知是天性使然,還是20多年的食品行業經歷打下的性格印記?
“作為食品從業者,真的要做好一個品牌太不容易,所以希望外界能夠更理性地對待食品企業,因為即使些許誤會,對品牌的殺傷力都會很大。” 來伊份 和郁瑞芬,曾經歷這樣的考驗,如臨深淵。
新戰場
郁瑞芬的辦公室很有“ 來伊份 ”特色,里間辦公區寬敞整潔,并沒有過多裝飾,外間會客區卻很特別,除了沙發和茶幾之外,還有一個類似吧臺的角 落,上面擺滿了零食,讓人眼花繚亂。
休閑零食種類繁多,光 來伊份 一家企業,目前就包括炒貨、肉制品、蜜餞等九大類、共計900多種產品。
上海天弩食品是 來伊份 的鴨肉類食品供應商,已經合作十余年,總經理姜汝浩對郁瑞芬資深“吃貨”的印象很深,在他的印象里,郁可以不間斷地去嘗吃很多東西,而且口感特別準。“一般的人,再好吃的東西,也會吃煩吧?”
23年,郁瑞芬的打拼經歷都是圍繞食品,最初是冰淇淋生意,1996年開始涉足炒貨,那個時候還只是家庭作坊,3年之后成立了 來伊份 的前身——“雷芬”公司——在夫妻施永雷和郁瑞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從一開始, 來伊份 就堅持直采直銷的輕資產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上游沒有工廠,中間沒有經銷商, 來伊份 作為零售商直接與供應商對接。而在管理上,夫妻兩人各有分工,作為董事長的施永雷主抓戰略和資本運作,而郁瑞芬主管供應鏈、品牌和市場。
在 來伊份 公共關系中心總監馬劍看來,兩位老板特色鮮明,施永雷是一個對資本信號很敏感的人,“炒股從來都沒有賠過”,而郁瑞芬在店鋪選址上的眼光很準。兩人的成績現在看起來旗鼓相當,一方面 來伊份 搶得了主板零食第一股的稱號,而另一方面,其店鋪鋪設依然是同類休閑連鎖品牌中數量最多的,2016年年底的數字為2269家。
不過,“后來者”在以更快的速度跑馬圈地:2006年成立的良品鋪子,2015年的銷售額達到了45億,其中有12億元來自線上;定位純互聯網食品品牌的三只松鼠,2016年銷售額已經超過55億;相比之下,2015年 來伊份 營收31.27億元,來自于線下渠道的收入占比高達88.5%。
“電商帶來了消費者購物的便宜,不過對企業來說,可能表面上比較風光,但是內在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在郁瑞芬看來,很多企業是依靠風投支撐,否則正規企業做電商優勢并不明顯,“人力成本,稅務成本要完全合規的話,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了。” 來伊份 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直營模式的毛利率為46.92%,而線上模式的毛利率僅為32%。
郁瑞芬本能地對那些短平快的事情心懷警惕——這有悖于她對連鎖零售的理解,在她看來,“休閑食品的進入門檻很低,但是要做大、做好品牌,門檻還是很高的。”這要經過一個長期的供應鏈、物流等基礎工作的鋪墊,在最初成立的三年間, 來伊份 開店數量只有三四家,而后從1999年到2005年的6年間有所提速,店鋪數量增加到200家;后來直到全面信息化之后, 來伊份 才在2007年大舉擴張。
但對現在的 來伊份 來說,則需要快速進入應戰狀態,越來越多競爭者的涌入正在蠶食這個本就利潤不高的行業,以 來伊份 來說,2015年末,其凈利潤率為4.21%,而2014年的同期數字則為4.75%。
未來的利潤增長從哪里來?郁瑞芬的答案還是線下。“現在大家理解的互聯網經濟是網上銷售,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精神,就是更會玩,更快,更High,也更注重體驗。”
2017年5月份, 來伊份 即將推出的第九代店鋪,將超越之前賣場的概念,而希望代之以“生活空間”的定位:消費者在店中可吃可玩,除了食品,也可以購買其他周邊產品。在郁瑞芬看來,這樣會提升品牌價值和單店營收。這是一個類“星巴克式”的邏輯,后者正是憑借“第三空間”的概念而實現了產品溢價,不過對 來伊份 來說,傳統品牌定位根深蒂固,這也會成為改變的障礙。
目前, 來伊份 的會員以70后、80后為主,在90后新消費群體中還缺乏影響力。“所幸我們還很年輕,”這位70后的創始人說,她樂于去了解年輕市場,就連審美都跟著有了變化,開始喜歡動漫體、卡漫體,也更加有娛樂精神。
在外界看來, 來伊份 對線上渠道的投入不足,而郁瑞芬則對線上渠道有著不同的理解。相比于在天貓上大力促銷走量, 來伊份 更傾向于用互聯網的方式為線下導流,比如與支付寶、微信、京東到家的合作;相比于依托其他電商平臺, 來伊份 顯然更倚重自建電商平臺和APP。
“這樣消費者的大數據才能沉淀在自己的平臺上,有助于進一步的精準化營銷,目前 來伊份 自己的會員數量有1700萬。”鄒曉君解釋,他在2013年開始負責 來伊份 在北京、天津的店鋪鋪設,在 來伊份 上市之后,他的職位變成了駐京辦主任,在他看來,一些食品行業的線上業務雖然銷量可觀,但吸引的多數都是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難以成為品牌的忠實客戶。
“這輪熱鬧勁很快就會過去,之前走的是價格策略,以后還是會回歸品質。”郁瑞芬說,她把 來伊份 未來的線上線下的比例目標設定為70:30,“這樣的話,我們就真正叫實體+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泡沫+實體店。”
上市“驚魂”
如果沒有那場風波, 來伊份 本可以在當下的競爭中更從容。
2007年開始, 來伊份 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此后的五年間, 來伊份 每年以20%~30%的開店速度擴張,最高點的時候近2600家。據說2010年11月份的時候,盡管 來伊份 估值已經很高,但很多資本依然蜂擁而至,有人形容當時 來伊份 挑選資本就像超女海選。
“災難”猝不及防。2012年4月,進行IPO沖刺的 來伊份 沒能如愿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反而由于“蜜餞門食品安全問題”陷入困頓。很多人覺得 來伊份 會就此沉寂,一些知名的投資人還預測, 來伊份 經過此事將再無機會。
“如果一個實力不強的企業,很可能就因此倒掉了。”郁瑞芬也感嘆。即便如今已經時過境遷,在 來伊份 布局較少的北京市場,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反應還是“那個出事的企業嗎”?
郁瑞芬強調,當年 來伊份 迅速公布了工商部門的抽檢結果,表明共有507家門店接受了550次官方職能部門的檢查,檢驗結果為100%合格。
但解釋似乎都被質疑淹沒了,食品行業面臨一個很尷尬的處境,就是市場對壞消息更愿意信其有,而對所謂的“辟謠”則心懷戒備,包括娃哈哈、可口可樂等大企業也會時而卷入這種質疑中,而不管事件的真實性如何,唯一確定的是身處輿論漩渦的企業都會為之所傷。
因此,那一年也成為 來伊份 發展的分水嶺。
2011年, 來伊份 的凈利潤率高達9.62%,而2012年這個數字則跌到谷底,僅為2.12%,許多店鋪也相繼關閉。
更關鍵的是, 來伊份 錯過了電商的“風口”,正是在那一年,三只松鼠成立。“實際上,第一季度我們的電商渠道已經增長了70%,但后來一切計劃都被打亂了。”郁瑞芬說,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她意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以前覺得做得好就不用宣傳,還是應該把做了20多年的經驗傳播出去,”郁瑞芬說,“信任是可以轉化為銷量的。”因此, 來伊份 開始有意識地提高曝光度,先是2016年雙十一的時候,施永雷在直播平臺上出現,之后的雙十二,郁瑞芬也與網紅主播進行互動,并把直播現場設在了 來伊份 黃金地段的店鋪里面。
不過,就像郁瑞芬所說,目前的 來伊份 ,實際上還是在“康復中”,即便在上海主戰場,那次事件給消費者帶來的疑慮還多少尚存,更何況那些尚未深耕的市場?
在2011年就發力的北京市場, 來伊份 目前只有80家店鋪,在郁瑞芬看來,“北京是政治中心,但還不是成熟的商業中心。”這也是 來伊份 駐京辦——這個有著強烈傳統色彩的辦事機構設立的原因,“主要是對接政策、資本,另外是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鄒曉君說目前這只是一個過渡形態,當物流、供應鏈等基礎相對成熟之后,會考慮在北京設立實體企業來進行運作。
不過相對于競爭對手的來勢洶洶,郁瑞芬一直掛在嘴邊的“穩健”,會不會拖累了這家企業的速度?但相比之下,郁瑞芬似乎更擔心的是速度所帶來的風險。
“電商說木桶效應不存在,不在乎短板有多短,但是做實體連鎖企業,還是要重視這一點,長短板差不多才能齊頭并進。”
比如在直營和加盟的問題上,她就堅持未來加盟的比例最高不能超過30%。理由是,如果大眾從業者、加盟商、生產商的食品安全意識和境界足夠成熟的話,那么 來伊份 完全可以大范圍放開,否則的話,就會對品牌造成傷害。“如果哪個品牌在中國市場90%多以加盟為主,有可能這個企業只是想賺快錢,而不是在做品牌。”
生死供應鏈
2012年媒體報道出來的半個小時之后,郁瑞芬迅速趕到品質管理中心,調出十年間的數據,記錄上并沒有任何“蜜餞不合格”的記錄,她更加放心了。
系統上記錄著供應商產品入庫時的各項檢驗指標,一般情況下,產品統一入庫后再分發到 來伊份 的各個店鋪,而在入庫之前,還會分階段對小樣、大樣進行各種指標檢測,并委托第三方進行。
來伊份 每兩年就會對店鋪進行升級,如今已是第八代店
對于郁瑞芬來說,近180家的供應商就像 來伊份 的“車間主任”一樣, 來伊份 對他們有著近乎嚴苛的“控制”,他們要遵守 來伊份 的標準,配合做出硬件和軟件的升級改造,甚至要接受排他性的供貨要求——一些供應商也會因為 來伊份 的要求過嚴而抱怨。“在這方面,我們還是堅持先小人后君子,把各種細項都在合同中列明,之后按規矩辦事。”
姜汝浩的企業從2004年開始給 來伊份 供貨,銷售額從最初的700多萬做到2個億,在他看來, 來伊份 是一個危機感很重的企業,他們會提出很多超前性的要求,比如要求工廠配備X光探測儀、肉制品都需要無菌保溫7天等。剛開始他也會有一些猶豫,畢竟有些投入很大,效果也并非立竿見影,但幾次下來他發現, 來伊份 的很多要求都成為政策方向,而且,投入肯定是有回報的,“至少可以睡一個好覺。”
每一年, 來伊份 的供應商中都會有10~20家的企業出局,有新的入圍者,也有長期的合作伙伴,一些是由于產品調整,一些則是由于不想配合 來伊份 進行改造投入而“和平分手”,當然,也有一些會因為市場競爭而移情別戀。姜汝浩表示“挖墻角”的游說者很多,一些供應商也會因此而動搖。
不過在姜看來,供、銷雙方的長期磨合對質量保證很重要。“才能配合好產能和銷售,比如互聯網企業的銷售爆點在雙十一、雙十二,那些機械制造型的產品還比較好說,如果是勞動密集型的,品質就可能會受到影響。”
2004年, 來伊份 將品控團隊獨立出來,之前是跟采購部門在一起,“運動員和裁判員在一起,肯定是有問題的。” 來伊份 質量技術中心副總監張麗華說。
如今,兩個部門各司其職,采購部依據市場需求提交供應商備選,品控部對后者進行評分考察。兩者也時有爭執:因為供應商的通過率一般不超過50%,有的時候采購部從產品角度出發,認為應該引入某個品類,但卻由于供應商沒有通過品控部的審核而不得不擱置。“對于供應商的引入,品控部門是一票否決的。”張麗華說。
“我確實沒有權力干涉。”郁瑞芬說,這種供應體系的構建,也是一個食品企業重要的競爭力。
近半年,郁瑞芬都在研讀王陽明的心性哲學,她越來越發現,一個企業的經營形態和經營模式如何,實際上是由企業家的個性決定的。
比如現在很多企業都想發展自己的OEM模式,“這一點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郁瑞芬說,“這是一個非常用心的事情,零售連鎖業不是靠燒錢,而是需要長期積累的,三年、五年甚至八年、十年——要愿意去花這么長的時間去磨合。如果你浮躁一點,不踏實一點就做不了。”
在 來伊份 的員工看來,兩位老板都是實干型的,“沒想清楚、沒把握就不會對外說,也不會允諾那些做不到的事情”。在 來伊份 ,“夫妻檔”的特色很明顯,施永雷和郁瑞芬每天都手拉著手進入 來伊份 大廈。“不過公司里除了兩位老板之外,基本上沒有‘皇親國戚’。”鄒曉君說, 來伊份 很強調職業經理人文化。
“我覺得自己人如果做得不好,比外面人影響更壞。因為老板可能不知道,但下面都是透明的,自己人做了壞事,那么大家都會去效仿,”郁瑞芬說,“很多民營企業都是在這個地方摔的跟頭。”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來伊份郁瑞芬:零食“王國”保衛戰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