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他幾乎壟斷香港到內地的商務快遞;
2003年,與機隊簽下合同,租下自己的貨運專機;
2009年,開始建立航空公司,買下2架波音757;
2013年,他的股權價值300億元;
2015年底,股權價值上升到超過400億元,有了4家大型內地資本股東做后盾,增加了超過100億元現金的生力軍;
2017年, 順豐 完成借殼上市,股權價值超過2400億元;他個人給幾十萬員工發了現金紅包,據說總額超過10億元。
他就是 順豐 控股的創始人王衛。根據計劃,還將有80億元的生力軍通過定增加入,未來,是與菜鳥網絡的短兵相接。
中國快遞行業從冷兵器時代徹底轉變為比拼資本、技術、戰略的現代化立體戰爭。
王衛順風弄潮
2月24日上午,深圳交易所,在參加 順豐 控股上市暨重組更名儀式的時候,王衛邀請了2016年北京汽車剮蹭事件中被扇耳光的快遞員一起上臺。“愛士卒”是王衛給外界留下的最深印象。
根據公司公告的2015年稅前薪酬,王衛的薪酬是105萬元,其他高管薪酬都在200萬-300萬元。大部分高管都是從2005年前后便開始追隨王衛,有的從基層一路打拼上來,有的從外部跳槽而至。
借殼上市之前,2015年底王衛還特意安排了資本運作,把10%的股權分給了公司骨干員工設立的合伙企業—順信豐合、順達豐潤,也稀釋了自己對于 順豐 控股的股權比例。
據媒體報道,1993年的時候,王衛跟父親借了10萬元在廣東順德和中國香港缽蘭街租了店面,成立 順豐 速運,開始做兩地的快遞生意。在那之前,1971年出生在上海的王衛,已經跟隨父母到香港居住了多年,但生活拮據,王衛十幾歲就不得不做小工賺錢,高中畢業后也沒有繼續升學。
不知王衛當時是否能預見到20年后的快遞業首富地位,但他的確恰巧站在了潮頭。那個年代,正值改革開放,香港制造企業紛紛進入內地經營,急劇催生了兩地通關文書、商務文件的快遞需求。到1997年前后,王衛幾乎壟斷了香港到內地的商務快遞。直至今天,香港往返內地之間的商務快遞,依然占據著 順豐 收入的很大比例。
王衛“愛士卒”的特點似乎也與創業經歷緊密相關。 順豐 的平臺與快遞員之間是簡單的計件工資模式,快遞員多勞多得,不是為平臺而是為自己打工,收入完全靠服務質量和勤奮。由于 順豐 的商務件特點,收費相對較高,因此快遞員提成也高于其他快遞公司。形成的正反饋是, 順豐 的服務質量、速度被視為行業標桿。
物流業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關,在1993年之后的20年里,中國的GDP從3.57萬億元增長到70萬億元左右,增長了20倍。以香港商務件、愛士卒、服務口碑好為獨特模式的王衛,在這股大潮中順風疾馳。
據媒體報道,有錢之后的王衛,酷愛極限運動,曾在西藏開斷越野車的車軸,也喜歡從陡坡上騎自行車速降,有生命危險,極其刺激。但是與之相對,在 順豐 的戰略抉擇上,王衛卻極具理性和科學性,出手時機把握得近乎完美。
2003年,航空業遭受重創,航空運價隨之大跌,王衛卻借此時機,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合同,把其5架飛機全部租下,用來運送快遞, 順豐 成為國內第一家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快遞公司。同時,王衛給 順豐 引入IT信息化系統,快遞員裝備手持終端,配備GPS運輸車,自動化分揀系統等。
2009年,王衛獲準創立 順豐 航空,一口氣買了2架757飛機,再次成為民營快遞公司中首個擁有自己飛機的。相比起來,圓通到2015年才擁有第一家飛機。
兩次對飛機運輸等方面的精準投入,都使得 順豐 在快遞時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把對手遠遠甩在身后。
究竟多有錢?
據媒體報道,王衛其人“能力強,能夠處理好與政府、客戶等所有人的關系”。
2013年,王衛的 順豐 迎來最重要的轉折點,首次引入了4家戰略投資者,以80億元左右的價格,賣掉了25%左右的股權。
但據報道,在此之前的2011年,王衛曾對外表示, 順豐 不上市,他認為上市就是圈錢。2004年國外快遞巨頭曾希望以40億元的價格收購 順豐 ,被王衛拒絕,某國外投行為了撮合入股 順豐 ,甚至向市場開出1000萬美元的中介費,某些投資人士為了能見到王衛甚至愿意支付50萬元的介紹費。
“2013年前后是50%的年均增速,273億元的收入規模,中國第一家買飛機送快遞的公司,相當于30年前的UPS,無論是對中國投資人還是華爾街,絕對是塊最肥的唐僧肉。”深圳某股權投資企業物流行業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但王衛似乎并不缺錢。據公開資料及公司公告,2004年, 順豐 的年營業收入就已經達到16億元;截至2016年7月, 順豐 控股擁有的土地使用權總面積為122萬平方米,而且都是在深圳、中山、上海、天津等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占地大小相當于半座小型城市市區。
截至2016年, 順豐 買下來的房屋有216處,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租下來的房屋在5000平方米之上的有171處,合計276萬平方米。
在 順豐 控股之外,王衛個人名下,也有眾多房地產投資。根據公司公告,截至2016年7月31日,在 順豐 控股體系之外,王衛持股或者出資設立的其他公司達到20余家,其中有17家的主營是物業投資。
由于商業模式決定,快遞公司的現金流都很好,在手貨幣資金極多。觀察公司的貨幣資金、理財產品余額,圓通速遞從2013年的4.6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9億元,申通快遞從1億元增加到6.8億元,韻達快遞從20億元增加到37億元,而 順豐 控股,2013年便有了104億元,到2016年這個數字變為111億元。
“快遞行業面對個人消費者,60%之上是現金收款,且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一般在1個月以內,”在公司公告中, 順豐 控股如此解釋。
但是,一個快遞從廣州到北京,看似簡單而便宜的周轉,卻絕非僅靠有錢就能做的生意,需要協調的關系復雜程度,遠超外人所想象。雖然我國從2005年就向外資全面放開快遞業,2009年,新版的《郵政法》也正式承認了民營快遞公司合法性。但是,根據《郵政法》規定,快遞包囊在上飛機之前隨時有可能被扣沒,因為要接受郵政管理部門、公安機關、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國家安全機關等多個部門的監管管理。
根據公司公告,2013年1月到2016年中, 順豐 控股總計受到155次行政處罰,合計處罰金額149萬元。關于禁寄品數量最多,有50起處罰,關于郵政方面41起,關于道路運輸方面被處罰了19起,環保方面6起,海關方面10起,安全方面1起。
另外,2013年開始,與物流業緊密相關的中國宏觀經濟,也進入換擋期步入“新常態”,快遞業趨于飽和, 順豐 控股的收入增速到2015年已經從50%下降至30%之內,阿里巴巴菜鳥網絡也在2013年高調成立。
2013年10月18日,招商局集團總裁李建紅在香港與王衛會面的照片公布,王衛穿著破洞的牛仔褲、白襯衫、平底鞋。
在那之前,王衛幾經運作,把 順豐 控股的注冊資本從1000萬元增加到5000萬元,2013年9月, 順豐 控股作出變更決定,同意接受4家投資機構認繳的資金,新增注冊資本,相當于以78億元的價格,賣出了24%左右的股權。按照這個價格,當時 順豐 控股的股權價值為300億元。
這四家機構分別是中信資本旗下的嘉強順風、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招廣投資、蘇州元禾控股旗下的元禾順風、古玉資本旗下的古玉秋創。4家機構都向 順豐 控股董事會派入了代表,中信的董事是張懿宸,是原中信泰富執行董事,現任中信資本控股董事長;招商局的是張銳,原招商局集團部長;蘇州元禾的劉澄偉,此前是蘇州工業園社保局副局長,蘇州元禾總裁;古玉資本的林哲瑩,此前是商務部干部。
行業競爭與整合
2016年5月31日,停牌2個月的鼎泰新材開盤,此前 順豐 控股將借這個殼上市的消息早已引爆市場,毫無懸念,鼎泰新材的股價以10多個漲停,從14元左右上漲到超過50元的激情,一飛沖天。
根據方案,鼎泰新材的資產作價8億元置換出來, 順豐 控股的資產作價433億元置換進去,差額部分的425億元,由上市公司向 順豐 控股的股東們支付股票,以10元左右的均價支付39.5億股。交易之后,王衛通過深圳明德控股持有 順豐 控股27億股,占比64.8%。4家投資機構則按比例獲得相應的股票。
中科招商旗下的中科匯通在股災期間舉牌買入鼎泰新材2500萬股左右,成本在10元左右。2016年10月,減持了1000萬股左右,當時的均價50元左右,此筆交易盈利4億元左右,但由于中科匯通誤操作做了短線交易,根據規定,中科招商剩余的約1400萬股在2017年5月之前不得買賣。
“4家資本限售解禁期是2018年1月23日,都是戰略投資者,應該不會賣,王衛本人更應該不會賣,”前述深圳某股權投資企業物流行業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這意味著, 順豐 控股2400億元市值,卻僅有1億股左右的流通股,流通市值僅70億元左右。
“ 順豐 控股最高被炒到73倍的市盈率,這個估值太昂貴了,主要是因為流通盤小, 順豐 控股的服務大家又熟悉,媒體炒作中國首富,市場合力刺激股價上漲。”深圳前海大概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楊濟源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楊濟源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順豐 控股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菜鳥網絡,行業飽和競爭加劇,未來,菜鳥網絡將會通過互聯網平臺,整合小快遞公司,成為一個強大的聯合體。”
菜鳥網絡目前已經與100多家快遞公司,3600家專線運輸公司建立合作,網絡覆蓋1.9萬個村和224個國家和地區。
“ 順豐 控股只有撬動資本杠桿,進一步整合行業,才能與菜鳥網絡抗衡。”楊濟源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2003年,與機隊簽下合同,租下自己的貨運專機;
2009年,開始建立航空公司,買下2架波音757;
2013年,他的股權價值300億元;
2015年底,股權價值上升到超過400億元,有了4家大型內地資本股東做后盾,增加了超過100億元現金的生力軍;
2017年, 順豐 完成借殼上市,股權價值超過2400億元;他個人給幾十萬員工發了現金紅包,據說總額超過10億元。
他就是 順豐 控股的創始人王衛。根據計劃,還將有80億元的生力軍通過定增加入,未來,是與菜鳥網絡的短兵相接。
中國快遞行業從冷兵器時代徹底轉變為比拼資本、技術、戰略的現代化立體戰爭。
王衛順風弄潮
2月24日上午,深圳交易所,在參加 順豐 控股上市暨重組更名儀式的時候,王衛邀請了2016年北京汽車剮蹭事件中被扇耳光的快遞員一起上臺。“愛士卒”是王衛給外界留下的最深印象。
根據公司公告的2015年稅前薪酬,王衛的薪酬是105萬元,其他高管薪酬都在200萬-300萬元。大部分高管都是從2005年前后便開始追隨王衛,有的從基層一路打拼上來,有的從外部跳槽而至。
借殼上市之前,2015年底王衛還特意安排了資本運作,把10%的股權分給了公司骨干員工設立的合伙企業—順信豐合、順達豐潤,也稀釋了自己對于 順豐 控股的股權比例。
據媒體報道,1993年的時候,王衛跟父親借了10萬元在廣東順德和中國香港缽蘭街租了店面,成立 順豐 速運,開始做兩地的快遞生意。在那之前,1971年出生在上海的王衛,已經跟隨父母到香港居住了多年,但生活拮據,王衛十幾歲就不得不做小工賺錢,高中畢業后也沒有繼續升學。
不知王衛當時是否能預見到20年后的快遞業首富地位,但他的確恰巧站在了潮頭。那個年代,正值改革開放,香港制造企業紛紛進入內地經營,急劇催生了兩地通關文書、商務文件的快遞需求。到1997年前后,王衛幾乎壟斷了香港到內地的商務快遞。直至今天,香港往返內地之間的商務快遞,依然占據著 順豐 收入的很大比例。
王衛“愛士卒”的特點似乎也與創業經歷緊密相關。 順豐 的平臺與快遞員之間是簡單的計件工資模式,快遞員多勞多得,不是為平臺而是為自己打工,收入完全靠服務質量和勤奮。由于 順豐 的商務件特點,收費相對較高,因此快遞員提成也高于其他快遞公司。形成的正反饋是, 順豐 的服務質量、速度被視為行業標桿。
物流業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關,在1993年之后的20年里,中國的GDP從3.57萬億元增長到70萬億元左右,增長了20倍。以香港商務件、愛士卒、服務口碑好為獨特模式的王衛,在這股大潮中順風疾馳。
據媒體報道,有錢之后的王衛,酷愛極限運動,曾在西藏開斷越野車的車軸,也喜歡從陡坡上騎自行車速降,有生命危險,極其刺激。但是與之相對,在 順豐 的戰略抉擇上,王衛卻極具理性和科學性,出手時機把握得近乎完美。
2003年,航空業遭受重創,航空運價隨之大跌,王衛卻借此時機,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合同,把其5架飛機全部租下,用來運送快遞, 順豐 成為國內第一家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快遞公司。同時,王衛給 順豐 引入IT信息化系統,快遞員裝備手持終端,配備GPS運輸車,自動化分揀系統等。
2009年,王衛獲準創立 順豐 航空,一口氣買了2架757飛機,再次成為民營快遞公司中首個擁有自己飛機的。相比起來,圓通到2015年才擁有第一家飛機。
兩次對飛機運輸等方面的精準投入,都使得 順豐 在快遞時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把對手遠遠甩在身后。
究竟多有錢?
據媒體報道,王衛其人“能力強,能夠處理好與政府、客戶等所有人的關系”。
2013年,王衛的 順豐 迎來最重要的轉折點,首次引入了4家戰略投資者,以80億元左右的價格,賣掉了25%左右的股權。
但據報道,在此之前的2011年,王衛曾對外表示, 順豐 不上市,他認為上市就是圈錢。2004年國外快遞巨頭曾希望以40億元的價格收購 順豐 ,被王衛拒絕,某國外投行為了撮合入股 順豐 ,甚至向市場開出1000萬美元的中介費,某些投資人士為了能見到王衛甚至愿意支付50萬元的介紹費。
“2013年前后是50%的年均增速,273億元的收入規模,中國第一家買飛機送快遞的公司,相當于30年前的UPS,無論是對中國投資人還是華爾街,絕對是塊最肥的唐僧肉。”深圳某股權投資企業物流行業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但王衛似乎并不缺錢。據公開資料及公司公告,2004年, 順豐 的年營業收入就已經達到16億元;截至2016年7月, 順豐 控股擁有的土地使用權總面積為122萬平方米,而且都是在深圳、中山、上海、天津等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占地大小相當于半座小型城市市區。
截至2016年, 順豐 買下來的房屋有216處,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租下來的房屋在5000平方米之上的有171處,合計276萬平方米。
在 順豐 控股之外,王衛個人名下,也有眾多房地產投資。根據公司公告,截至2016年7月31日,在 順豐 控股體系之外,王衛持股或者出資設立的其他公司達到20余家,其中有17家的主營是物業投資。
由于商業模式決定,快遞公司的現金流都很好,在手貨幣資金極多。觀察公司的貨幣資金、理財產品余額,圓通速遞從2013年的4.6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9億元,申通快遞從1億元增加到6.8億元,韻達快遞從20億元增加到37億元,而 順豐 控股,2013年便有了104億元,到2016年這個數字變為111億元。
“快遞行業面對個人消費者,60%之上是現金收款,且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一般在1個月以內,”在公司公告中, 順豐 控股如此解釋。
但是,一個快遞從廣州到北京,看似簡單而便宜的周轉,卻絕非僅靠有錢就能做的生意,需要協調的關系復雜程度,遠超外人所想象。雖然我國從2005年就向外資全面放開快遞業,2009年,新版的《郵政法》也正式承認了民營快遞公司合法性。但是,根據《郵政法》規定,快遞包囊在上飛機之前隨時有可能被扣沒,因為要接受郵政管理部門、公安機關、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國家安全機關等多個部門的監管管理。
根據公司公告,2013年1月到2016年中, 順豐 控股總計受到155次行政處罰,合計處罰金額149萬元。關于禁寄品數量最多,有50起處罰,關于郵政方面41起,關于道路運輸方面被處罰了19起,環保方面6起,海關方面10起,安全方面1起。
另外,2013年開始,與物流業緊密相關的中國宏觀經濟,也進入換擋期步入“新常態”,快遞業趨于飽和, 順豐 控股的收入增速到2015年已經從50%下降至30%之內,阿里巴巴菜鳥網絡也在2013年高調成立。
2013年10月18日,招商局集團總裁李建紅在香港與王衛會面的照片公布,王衛穿著破洞的牛仔褲、白襯衫、平底鞋。
在那之前,王衛幾經運作,把 順豐 控股的注冊資本從1000萬元增加到5000萬元,2013年9月, 順豐 控股作出變更決定,同意接受4家投資機構認繳的資金,新增注冊資本,相當于以78億元的價格,賣出了24%左右的股權。按照這個價格,當時 順豐 控股的股權價值為300億元。
這四家機構分別是中信資本旗下的嘉強順風、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招廣投資、蘇州元禾控股旗下的元禾順風、古玉資本旗下的古玉秋創。4家機構都向 順豐 控股董事會派入了代表,中信的董事是張懿宸,是原中信泰富執行董事,現任中信資本控股董事長;招商局的是張銳,原招商局集團部長;蘇州元禾的劉澄偉,此前是蘇州工業園社保局副局長,蘇州元禾總裁;古玉資本的林哲瑩,此前是商務部干部。
行業競爭與整合
2016年5月31日,停牌2個月的鼎泰新材開盤,此前 順豐 控股將借這個殼上市的消息早已引爆市場,毫無懸念,鼎泰新材的股價以10多個漲停,從14元左右上漲到超過50元的激情,一飛沖天。
根據方案,鼎泰新材的資產作價8億元置換出來, 順豐 控股的資產作價433億元置換進去,差額部分的425億元,由上市公司向 順豐 控股的股東們支付股票,以10元左右的均價支付39.5億股。交易之后,王衛通過深圳明德控股持有 順豐 控股27億股,占比64.8%。4家投資機構則按比例獲得相應的股票。
中科招商旗下的中科匯通在股災期間舉牌買入鼎泰新材2500萬股左右,成本在10元左右。2016年10月,減持了1000萬股左右,當時的均價50元左右,此筆交易盈利4億元左右,但由于中科匯通誤操作做了短線交易,根據規定,中科招商剩余的約1400萬股在2017年5月之前不得買賣。
“4家資本限售解禁期是2018年1月23日,都是戰略投資者,應該不會賣,王衛本人更應該不會賣,”前述深圳某股權投資企業物流行業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這意味著, 順豐 控股2400億元市值,卻僅有1億股左右的流通股,流通市值僅70億元左右。
“ 順豐 控股最高被炒到73倍的市盈率,這個估值太昂貴了,主要是因為流通盤小, 順豐 控股的服務大家又熟悉,媒體炒作中國首富,市場合力刺激股價上漲。”深圳前海大概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楊濟源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楊濟源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順豐 控股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菜鳥網絡,行業飽和競爭加劇,未來,菜鳥網絡將會通過互聯網平臺,整合小快遞公司,成為一個強大的聯合體。”
菜鳥網絡目前已經與100多家快遞公司,3600家專線運輸公司建立合作,網絡覆蓋1.9萬個村和224個國家和地區。
“ 順豐 控股只有撬動資本杠桿,進一步整合行業,才能與菜鳥網絡抗衡。”楊濟源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順豐王衛的新戰役:最大競爭對手是菜鳥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