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星巴克 聯手騰訊,在廣州高德置地秋廣場 星巴克 門店開了一場發布會。
會上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微信用8日起,可以在內地所有 星巴克 門店使用微信支付。一方是在中國接近2500家門店、2016年單店年銷售額(AUV)預計84萬美元的 星巴克 ,一方是擁有4億用戶數的微信支付。
以后買 星巴克 咖啡,可以刷微信了
此前,我不止一次聽人調侃,在這個出門都不用帶錢包,吃個麻辣燙都可以掃碼支付的年代, 星巴克 這個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卻不支持微信、支付寶。
就在剛剛, 星巴克 與騰訊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宣布達成戰略合作。
雙方宣布:從今天(12月8日)起, 星巴克 全面接入微信支付,顧客可以在中國內地所有的 星巴克 門店,使用微信支付買咖啡了。
星巴克 中國數字創新副總裁劉文娟(左)騰訊副總裁張穎
國內 星巴克 可以用微信支付
雙方的另一個合作計劃是, 星巴克 的禮品心意卡將在微信上發布。
星巴克 在昨天(12月7日)剛公布了一項為期5年的增長計劃,該計劃將在世界各地開設更多商店,到2021年全球將增加1.2萬家店鋪。
在中國, 星巴克 新開門店將會超過5000家。
一次令人意外的合作
事實上,我對這次雙方的合作頗為意外。
一方面是因為這場發布會很神秘。因為在活動開始前一分鐘,我還不知道活動的主題,只是被告知:“請務必到場,重磅消息。”
另一方面是因為, 星巴克 對移動支付,一直有自己的“算盤”
——盡管國內顧客想用微信、支付寶的呼聲很高,但此前它一直致力于通過綁定星禮卡、星享卡,打造自己的生態閉環系統,藉此保持客戶粘性。
有點像先充值、再消費的“預付費”的方式
這種閉環生態系統,已經讓 星巴克 在美國市場吃盡了甜頭。全美 星巴克 連鎖店每周的移動支付金額約700萬美元, 星巴克 堪稱“美國最大的移動支付商”。
既然在美國有了移動支付的成功范本,那 星巴克 為什么要讓第三方的微信支付“橫插一腳”?
星巴克 支付,在中國遭遇“水土不服”
迫使 星巴克 做出改變的,或許是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快速崛起。
2015年,全美移動支付總額為87.1億美元。
而在同一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總規模達9.31萬億元(約1.44萬億美元),是美國的165倍。
另一個數據,2015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達到3.58億,使用移動支付的比例已經提升至26.17%,而在北美,使用移動支付的人群只有18%。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國內顧客的移動支付習慣,被微信和支付寶進行了長期培養。而這兩個支付工具,也被視作最便捷的支付方式。
反觀 星巴克 傳統支付,除了要與各大銀行協調星禮卡充值,“先充值、再消費”的星禮卡支付,也并不太符合國內顧客的消費習慣。
另外, 星巴克 近些年一直在強調“第四空間”——數字化和電子商務業務。
今年10月王靜瑛升任 星巴克 中國CEO。她除了完成每年500家門店的開店計劃外,還要領導創新業務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包括數字化及電子商務業務拓展。
最后別忘了,“傾聽消費者聲音”是 星巴克 引以為豪的價值觀之一。
尤其在“中杯門”的質疑聲之后,順應顧客呼聲推出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也讓它贏回了一些好感。
舒爾茨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過:作為一個消費品品牌,本土化是走向成功的必然之路。
如此, 星巴克 與本土第三方支付合作,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星巴克 在中國的“朋友圈”
在中國,與騰訊這樣的網聯網巨頭合作,于 星巴克 已不是首例。
2015年12月 星巴克 與阿里巴巴合作,在天貓開設網上旗艦店,售賣實體及電子版的星享卡和星禮卡、濃情咖啡券等產品;
霍華德·舒爾茨與馬云
2016年9月末則傳出與百度合作的消息。稱 星巴克 中國(包含江浙滬)將在2017財年內完成外賣建設工作,已向百度外賣伸出橄欖枝。
與阿里開網店,和騰訊搞支付,跟百度做外賣,與BAT稱兄道弟的 星巴克 ,看上去依然是那個“咖啡界最懂科技”的品牌。
會上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微信用8日起,可以在內地所有 星巴克 門店使用微信支付。一方是在中國接近2500家門店、2016年單店年銷售額(AUV)預計84萬美元的 星巴克 ,一方是擁有4億用戶數的微信支付。
以后買 星巴克 咖啡,可以刷微信了
此前,我不止一次聽人調侃,在這個出門都不用帶錢包,吃個麻辣燙都可以掃碼支付的年代, 星巴克 這個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卻不支持微信、支付寶。
就在剛剛, 星巴克 與騰訊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宣布達成戰略合作。
雙方宣布:從今天(12月8日)起, 星巴克 全面接入微信支付,顧客可以在中國內地所有的 星巴克 門店,使用微信支付買咖啡了。
星巴克 中國數字創新副總裁劉文娟(左)騰訊副總裁張穎
國內 星巴克 可以用微信支付
雙方的另一個合作計劃是, 星巴克 的禮品心意卡將在微信上發布。
星巴克 在昨天(12月7日)剛公布了一項為期5年的增長計劃,該計劃將在世界各地開設更多商店,到2021年全球將增加1.2萬家店鋪。
在中國, 星巴克 新開門店將會超過5000家。
一次令人意外的合作
事實上,我對這次雙方的合作頗為意外。
一方面是因為這場發布會很神秘。因為在活動開始前一分鐘,我還不知道活動的主題,只是被告知:“請務必到場,重磅消息。”
另一方面是因為, 星巴克 對移動支付,一直有自己的“算盤”
——盡管國內顧客想用微信、支付寶的呼聲很高,但此前它一直致力于通過綁定星禮卡、星享卡,打造自己的生態閉環系統,藉此保持客戶粘性。
有點像先充值、再消費的“預付費”的方式
這種閉環生態系統,已經讓 星巴克 在美國市場吃盡了甜頭。全美 星巴克 連鎖店每周的移動支付金額約700萬美元, 星巴克 堪稱“美國最大的移動支付商”。
既然在美國有了移動支付的成功范本,那 星巴克 為什么要讓第三方的微信支付“橫插一腳”?
星巴克 支付,在中國遭遇“水土不服”
迫使 星巴克 做出改變的,或許是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快速崛起。
2015年,全美移動支付總額為87.1億美元。
而在同一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總規模達9.31萬億元(約1.44萬億美元),是美國的165倍。
另一個數據,2015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達到3.58億,使用移動支付的比例已經提升至26.17%,而在北美,使用移動支付的人群只有18%。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國內顧客的移動支付習慣,被微信和支付寶進行了長期培養。而這兩個支付工具,也被視作最便捷的支付方式。
反觀 星巴克 傳統支付,除了要與各大銀行協調星禮卡充值,“先充值、再消費”的星禮卡支付,也并不太符合國內顧客的消費習慣。
另外, 星巴克 近些年一直在強調“第四空間”——數字化和電子商務業務。
今年10月王靜瑛升任 星巴克 中國CEO。她除了完成每年500家門店的開店計劃外,還要領導創新業務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包括數字化及電子商務業務拓展。
最后別忘了,“傾聽消費者聲音”是 星巴克 引以為豪的價值觀之一。
尤其在“中杯門”的質疑聲之后,順應顧客呼聲推出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也讓它贏回了一些好感。
舒爾茨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過:作為一個消費品品牌,本土化是走向成功的必然之路。
如此, 星巴克 與本土第三方支付合作,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星巴克 在中國的“朋友圈”
在中國,與騰訊這樣的網聯網巨頭合作,于 星巴克 已不是首例。
2015年12月 星巴克 與阿里巴巴合作,在天貓開設網上旗艦店,售賣實體及電子版的星享卡和星禮卡、濃情咖啡券等產品;
霍華德·舒爾茨與馬云
2016年9月末則傳出與百度合作的消息。稱 星巴克 中國(包含江浙滬)將在2017財年內完成外賣建設工作,已向百度外賣伸出橄欖枝。
與阿里開網店,和騰訊搞支付,跟百度做外賣,與BAT稱兄道弟的 星巴克 ,看上去依然是那個“咖啡界最懂科技”的品牌。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星巴克牽手騰訊 大陸近2500家店接入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