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北京三里屯的華堂食品館門口貼出的公告稱,由于公司經營結構調整,該店將于12月19日起停止營業。近年來,日資百貨華堂商場持續關店,這是華堂今年在京關閉的第三家門店,距離華堂十里堡店關閉不到50天。目前,華堂商場在北京的門店就僅剩豐臺北路店以及亞運村店兩家 百貨店 。
華堂食品館將停業
在華堂商場三里屯店,門口兩側擺放著兩張紅色背板,一張貼著停業公告,一張是購物卡后續使用及退卡事宜通知。公告顯示,由于公司經營結構調整的原因,華堂商場三里屯店將于2016年12月19日起停止營業。“停業之前商場各項設備設施處于正常運轉狀態,敬請大家安心購物。
持有華堂商場三里屯店售出的華堂卡或真誠卡的消費者,如果卡內仍有余額,可到華堂公司下屬的亞運村店或豐臺北路店繼續使用,有退卡需求的消費者可在12月18日前,在商場填寫退卡確認單進行退款。”
進入商場,在2000多平方米的店面里,平日里折扣不多的商品都在進行打折銷售,“閉店促銷”的優惠招牌隨處可見,有的貨架甚至已經被賣空,處于缺貨狀態。該店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該店經營業績出現停滯,虧損額巨大,因此,公司不得不做出關店的決定。
公開資料顯示,華堂商場三里屯店開業于2013年3月1日,是華糖洋華堂商業有限公司從北京王府井洋華堂有限公司手中接管了位于三里屯世茂百貨的王府井洋華堂門店,并以“華堂食品館”亮相。
其實,這家華堂商場三里屯店不同于華堂的其他門店,是北京華堂涉足食品專門店的嘗試,主要經營高端精品食品,品類以生鮮、進口食品、酒類、熟食和生活雜物等為主。據了解,隨著華堂百貨商場的業績下滑,華堂商場轉型開設的食品館一度被看做華堂在北京發展的新業態和新突破,現如今這個新業態也“保不住”了。
對于后續的開店計劃,華堂表示,公司未來仍會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但會選擇不同的城市,從目前的經驗來看,會選擇類似成都的二三線城市實施開店計劃。
業內人士認為,經營高端精品食品的華堂食品館是伊藤洋華堂在北京地區最有增勢的門店,關閉后若仍不進行戰略調整,僅余的兩家華堂百貨恐怕難以為繼,難免會也撤出北京。
變革難扭頹勢
梳理華堂北京關店過程不難發現,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華堂關店的節奏就從未停止,自2014年開始,一年中就關閉了包括望京、北苑和西直門三家門店。2015年4月,右安門店關店。今年以來,華堂在京已經先后關閉大興店和十里堡店,三里屯店也成為華堂近年來在京關閉的第7家門店。
華堂為什么連續關店?面對在北京市場的節節敗退,華堂中國總代表三枝富博曾談到屢屢關店的原因,“如果一家門店5年以上都還一直是一個赤字的狀態,就會采取‘外科手術’,也就是考慮采取關店的措施。
一般來說,關店都不會只是某一個原因,如商圈的問題、租金的問題或是人員的問題,為了進一步發展,必須把現在不好的部分去掉。總而言之,對于不能產出利潤的和沒有得到顧客支持的店鋪,我們不得不關,并且今后的政策也是這樣。”
三年前,華堂曾提出北京華堂門店的改造時間是3年,如今3年的期限已到,除了持續的關店模式,華堂的轉型依舊緩慢。據了解,在2013年,三枝富博就開始著手調整北京華堂事宜,對公司內部經營戰略、管理方法、門店商品結構和服務等方面都進行了重大調整。
2014年又將成都伊藤洋華堂總經理今井誠調至北京,其對北京的門店開始整治,并關閉了4家門店,當時今井誠就表示,剩余的5家北京華堂門店也會進行調整,因為北京華堂商場在商品、服務等整體都比較陳舊,包括食品方面都很落后。
并且,今井誠還曾表示,如今消費者已從價格敏感者逐步變成價值追求者,華堂沒有與時俱進。由于看重價格,讓北京華堂在甄選品牌、商品時有了自我限制,這也是造成北京華堂業績一路下行的重要原因。
公開資料顯示,華糖洋華堂與成都伊藤洋華堂都是由日本株式會社伊藤洋華堂在1997年以合資方式成立的公司,分別在北京和成都開店,北京門店稱為“華堂商場”,成都則稱為“伊藤洋華堂”。伊藤洋華堂與7-Eleven隸屬Seven&i控股公司,后者是日本最大,世界第五大的零售企業。
記者了解到,華堂商場于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由于當時國內百貨業還處于粗獷的消費時代,當時華堂在國內市場的策略是堅持日本傳統,注重自有品牌,直采產品多,瞬間在國內市場崛起。
據悉,成都伊藤洋華堂以服務精致著稱,其在成都僅僅6家店就能獲得50億元的年銷售額。此外,2017年1月,伊藤還打算在四川省二級市場開設第一家店伊藤眉山店。
在將來,四川綿陽、德陽、瀘州等二級城市也是伊藤洋華堂擬開店的城市。今井誠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成都伊藤的成功在于定位清晰,把握住了中高層顧客群。但華堂商場北京門店定位混亂,生鮮食品超市高端,百貨樓層卻低端,外界看不清楚華堂商場要抓住的到底是哪部分顧客。
三枝富博曾介紹說,成都華堂之所以做得好,是因為樓下的食品超市和樓上服裝、日用百貨等商品搭配符合其中高端顧客的定位,就是吃、穿、用等各方面的商品處于平衡的狀態,讓這三方面都符合目標顧客的價值觀念。
一葉知秋
業內專家認為,北京華堂商場連續關店的原因不外乎三個,房租成本太高;經營業態老化陳舊,跟不上潮流;線上電商的沖擊。未來的 百貨店 或是小而精的精品百貨、主題百貨,或者是適合全家周末多元消費的Shopping Mall模式。 百貨店 將更注重商品組合價值,購物環境的提升以及和顧客的互動。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也指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 百貨店 一定不會倒,要注重流通渠道的扁平化,讓商品價格降下來,成本降下來;其二要加強和顧客的互動,現在不少 百貨店 都開始做自己的大數據庫,開始精準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互動活動。
“近年來網上購物的增速在下降,目前看到的關店潮只是消費升級中必須經歷的陣痛,是暫時的調整,未來能看到的局面一定是電商更加成熟,勇于轉型的實體 百貨店 會再次崛起。”趙萍說。
據業內人士預測,在華堂閉店后,改造為購物中心的可能性很大。參考朝陽大悅城的業態調整,商場有可能會引入面積相對小的超市業態,同時在一層二層會有更多快時尚品牌的引入。在文創商業良性發展的情況下,主題街區的打造也可能是改造的重點之一。
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同比下降3.2%,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回落3.8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零售額同比下降1.1%,相比上年同月回落了3.7個百分點。究其原因,購物中心化的 百貨店 一直面臨同質化問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最新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17個大中城市的已落成零售物業總存量達6120萬平方米。而全國在建購物中心項目多達323個,總建筑面積3200萬平方米,全球購物中心在建量最大的10大城市中有9個在中國。
業內專家認為,綜合購物中心能否挽救百貨業的困境,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而打造商場的獨特個性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與此同時,傳統百貨也迫切需要拓展電商業務,以降低綜合運營成本。
華堂關店不止
●華堂商場三里屯店將于2016年12月19日起停止營業,這是華堂今年在京關閉的第三家門店,距離華堂十里堡店關閉不到50天。
●華堂商場北京門店定位混亂,生鮮食品超市高端,百貨樓層卻低端,外界看不清楚華堂商場要抓住的到底是哪部分顧客。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華堂一年在京關三店 城市不需要百貨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