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 今年的頹勢愈發明顯。今年,不少城市的 百貨 店出現業績大跌和斷腕閉店的現象,無論是外資大型 百貨 還是國內中小型 百貨 均不能幸免。
在同質化競爭、運營成本上升、職業買手匱乏以及電商入侵的壓力下,中國 百貨 業發展呈聯營向自營模式轉型、加快自身電商平臺建設、拓展全渠道銷售的趨勢發展。
未來,社區性服務、體驗式消費將成為零售商爭奪要點。更多的 百貨 將差異化發展,并針對輻射的社區進行發力。
現狀篇
關鍵詞1 業績普降
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消費變革速度加快, 百貨 市場的景氣指數持續降低。2013年以來, 百貨 店的困境繼續橫向擴大、縱向加深,整體向下、日漸式微的趨勢難以逆轉。
中百集團、重慶 百貨 、大商集團等15家 百貨 公司近期發布了中期業績,其中12家企業的營收出現下降,僅3家增長;利潤方面,11家企業出現下降,僅4家增長,廣百股份、銀泰商業、首商集團和中百集團更是出現雙位數跌幅,中百集團利潤同比大跌200.85%。
無獨有偶,擁有港資和外資血統的 百貨 企業業績同樣不理想。擁有香港崇光 百貨 和久光 百貨 的利福國際今年上半年銷售29.3億港元,同比下跌4.5%;凈利潤下跌49.9%至5.87億港元。
百盛集團發布的2016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由于中國消費情緒疲弱,百盛商業合計銷售下降至84.95億元,降幅12%,虧損為1.24億元。
關鍵詞2 加速閉店
業績不振帶來的壓力直接導致關店頻頻發生,舉步維艱的傳統 百貨 賣場被迫收縮戰線。
今年以來,閉店潮由中心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蔓延,閉店的不僅是中資 百貨 店,還有諸如百盛、華堂等擁有外資血統的 百貨 店。此外,斷臂自保的不僅是大型的 百貨 店,中小型的也難逃厄運。
百貨 類型的商場面臨著體量過小、業態單一、門店孤立、停車不便等不利因素,在日趨激烈的實體競爭中,自造商圈并逐漸培養起來較為困難。
而定位高檔的 百貨 ,受奢侈品和高端消費迅速萎縮的影響下滑幅度更大。大部分 百貨 企業在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經營調整不到位,最終只能靠大量閉店“斷臂”自保。
今年以來,伊藤洋華堂先后關閉了位于大興和十里堡的門店,百盛也將太陽宮店的物業進行賣并于10月31日停止營業。位于亞運村商圈的飄亮購物中心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關鍵詞3 拓展全渠道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全球消費者的消費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也更善于選擇自己熟悉的渠道購物。數據顯示,通過手機、電腦、實體店等多渠道購物者的花費比單一渠道平均值高4-5倍。以消費者為中心、全渠道的經營成為零售企業轉型的主流方向。
傳統零售業的“互聯網+”目前除了開發電商平臺外,利用電子會員卡推進O2O也是方式之一。商戶推廣電子會員卡早已是大勢所趨,未來消費者的支付和會員卡功能都能通過手機實現,而商家也更容易通過數據分析進行精準營銷和推廣。
目前,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 百貨 們的必爭之地,在微信上進行訂購也成為購物新途徑。除漢光 百貨 外,百盛開通了網頁版官方商城、手機App和微信版公共平臺。此外,廣州本土 百貨 中,廣百 百貨 、摩登 百貨 、新光 百貨 等也推出了在微信公眾號上注冊的電子會員,可享受積分、折扣等實體會員卡待遇。
趨勢篇
關鍵詞1 體驗式消費
為了擺脫現階段的萎靡不振,不少傳統 百貨 、購物中心紛紛謀求轉型,而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正在成為潮流,主題式商業、體驗式商業等新的商業模式正在涌現,并將成為明年 百貨 業發力重點。
與傳統 百貨 業相比,場景化、體驗化的 百貨 商場更有人氣,兒童樂園、餐館、電影院、超市已經成為購物中心的標配。很多商場還經常與社區合作搞大型表演、比賽等娛樂活動,先把人氣吸引進來,然后把他們轉化為消費者。
未來的消費者會更愿意為體驗、環境、情感和服務買單,體驗式購物中心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而越來越多的商業項目也紛紛開打“體驗牌”,增加休閑、餐飲、娛樂,甚至體育場館、博物館、兒童游樂設施等業態的比重,透過輕松愉悅的購物環境,以實現對客流的重新集聚,增加黏客度。從市場反響看,在具有新意的體驗消費面前,消費者的買單積極性明顯增加。
關鍵詞2 發力社區
社區商業,即以一定地域社區為載體,以區域社區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是一種目的在于完善社區功能、提高社區居民生活品質的屬地性商業形式。隨著城市格局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社區商業猶如雨后春筍,發展迅速,搶占消費者“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大型 百貨 商場、購物中心固然是很好的消費場所,但真正令市民經常產生消費的,還是住宅附近的社區型商業。不用走太遠即可解決日常消費問題。
從成熟市場經驗來看,社區商業消費已占其整體商業構成的60%-70%。社區商業相比購物中心而言,是未來商業發展的趨勢之一。社區商業就是把 百貨 的空間變成一個帶有品質生活的社區生活配套,再利用互聯網技術做線上線下的融合,這是社區商業的機會,也是 百貨 的機會。
關鍵詞3 尋路差異化
購物是一種永恒的社會休閑活動,只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它的形式會有變化。在談 百貨 色變的時代,如何把購物變得更專業、更有差異化的體驗感、利用移動互聯網O2O及新的支付方式,如何將購物變得輕松便捷,如何更多地研究業態復合帶來的業績上升等問題成為 百貨 業關注的重點。
無論是購物中心還是 百貨 商店,經營的商品盡可能要做電商所不能做的,形成差異化。可以用買手店的思路來選擇品牌的組合,根據自身的定位,去歐洲、日本等世界各地引進符合其定位的品牌和商品,注重新、奇、特,突出個性化的風格,形成足夠的差異化和強大的產品力,即使規模再小,也要用產品的差異化和特色來吸引目標人群,對忠實的目標群體產生獨特的黏性。
同時,盡可能在現場做一些產品功能的演示、品牌和產品的介紹、高科技的展示,以及品牌理念的推廣,讓實體店變成消費者體驗互動、長知識、開拓眼界的場所,起到網上無法替代的作用。
在同質化競爭、運營成本上升、職業買手匱乏以及電商入侵的壓力下,中國 百貨 業發展呈聯營向自營模式轉型、加快自身電商平臺建設、拓展全渠道銷售的趨勢發展。
未來,社區性服務、體驗式消費將成為零售商爭奪要點。更多的 百貨 將差異化發展,并針對輻射的社區進行發力。
現狀篇
關鍵詞1 業績普降
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消費變革速度加快, 百貨 市場的景氣指數持續降低。2013年以來, 百貨 店的困境繼續橫向擴大、縱向加深,整體向下、日漸式微的趨勢難以逆轉。
中百集團、重慶 百貨 、大商集團等15家 百貨 公司近期發布了中期業績,其中12家企業的營收出現下降,僅3家增長;利潤方面,11家企業出現下降,僅4家增長,廣百股份、銀泰商業、首商集團和中百集團更是出現雙位數跌幅,中百集團利潤同比大跌200.85%。
無獨有偶,擁有港資和外資血統的 百貨 企業業績同樣不理想。擁有香港崇光 百貨 和久光 百貨 的利福國際今年上半年銷售29.3億港元,同比下跌4.5%;凈利潤下跌49.9%至5.87億港元。
百盛集團發布的2016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由于中國消費情緒疲弱,百盛商業合計銷售下降至84.95億元,降幅12%,虧損為1.24億元。
關鍵詞2 加速閉店
業績不振帶來的壓力直接導致關店頻頻發生,舉步維艱的傳統 百貨 賣場被迫收縮戰線。
今年以來,閉店潮由中心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蔓延,閉店的不僅是中資 百貨 店,還有諸如百盛、華堂等擁有外資血統的 百貨 店。此外,斷臂自保的不僅是大型的 百貨 店,中小型的也難逃厄運。
百貨 類型的商場面臨著體量過小、業態單一、門店孤立、停車不便等不利因素,在日趨激烈的實體競爭中,自造商圈并逐漸培養起來較為困難。
而定位高檔的 百貨 ,受奢侈品和高端消費迅速萎縮的影響下滑幅度更大。大部分 百貨 企業在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經營調整不到位,最終只能靠大量閉店“斷臂”自保。
今年以來,伊藤洋華堂先后關閉了位于大興和十里堡的門店,百盛也將太陽宮店的物業進行賣并于10月31日停止營業。位于亞運村商圈的飄亮購物中心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關鍵詞3 拓展全渠道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全球消費者的消費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也更善于選擇自己熟悉的渠道購物。數據顯示,通過手機、電腦、實體店等多渠道購物者的花費比單一渠道平均值高4-5倍。以消費者為中心、全渠道的經營成為零售企業轉型的主流方向。
傳統零售業的“互聯網+”目前除了開發電商平臺外,利用電子會員卡推進O2O也是方式之一。商戶推廣電子會員卡早已是大勢所趨,未來消費者的支付和會員卡功能都能通過手機實現,而商家也更容易通過數據分析進行精準營銷和推廣。
目前,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 百貨 們的必爭之地,在微信上進行訂購也成為購物新途徑。除漢光 百貨 外,百盛開通了網頁版官方商城、手機App和微信版公共平臺。此外,廣州本土 百貨 中,廣百 百貨 、摩登 百貨 、新光 百貨 等也推出了在微信公眾號上注冊的電子會員,可享受積分、折扣等實體會員卡待遇。
趨勢篇
關鍵詞1 體驗式消費
為了擺脫現階段的萎靡不振,不少傳統 百貨 、購物中心紛紛謀求轉型,而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正在成為潮流,主題式商業、體驗式商業等新的商業模式正在涌現,并將成為明年 百貨 業發力重點。
與傳統 百貨 業相比,場景化、體驗化的 百貨 商場更有人氣,兒童樂園、餐館、電影院、超市已經成為購物中心的標配。很多商場還經常與社區合作搞大型表演、比賽等娛樂活動,先把人氣吸引進來,然后把他們轉化為消費者。
未來的消費者會更愿意為體驗、環境、情感和服務買單,體驗式購物中心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而越來越多的商業項目也紛紛開打“體驗牌”,增加休閑、餐飲、娛樂,甚至體育場館、博物館、兒童游樂設施等業態的比重,透過輕松愉悅的購物環境,以實現對客流的重新集聚,增加黏客度。從市場反響看,在具有新意的體驗消費面前,消費者的買單積極性明顯增加。
關鍵詞2 發力社區
社區商業,即以一定地域社區為載體,以區域社區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是一種目的在于完善社區功能、提高社區居民生活品質的屬地性商業形式。隨著城市格局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社區商業猶如雨后春筍,發展迅速,搶占消費者“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大型 百貨 商場、購物中心固然是很好的消費場所,但真正令市民經常產生消費的,還是住宅附近的社區型商業。不用走太遠即可解決日常消費問題。
從成熟市場經驗來看,社區商業消費已占其整體商業構成的60%-70%。社區商業相比購物中心而言,是未來商業發展的趨勢之一。社區商業就是把 百貨 的空間變成一個帶有品質生活的社區生活配套,再利用互聯網技術做線上線下的融合,這是社區商業的機會,也是 百貨 的機會。
關鍵詞3 尋路差異化
購物是一種永恒的社會休閑活動,只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它的形式會有變化。在談 百貨 色變的時代,如何把購物變得更專業、更有差異化的體驗感、利用移動互聯網O2O及新的支付方式,如何將購物變得輕松便捷,如何更多地研究業態復合帶來的業績上升等問題成為 百貨 業關注的重點。
無論是購物中心還是 百貨 商店,經營的商品盡可能要做電商所不能做的,形成差異化。可以用買手店的思路來選擇品牌的組合,根據自身的定位,去歐洲、日本等世界各地引進符合其定位的品牌和商品,注重新、奇、特,突出個性化的風格,形成足夠的差異化和強大的產品力,即使規模再小,也要用產品的差異化和特色來吸引目標人群,對忠實的目標群體產生獨特的黏性。
同時,盡可能在現場做一些產品功能的演示、品牌和產品的介紹、高科技的展示,以及品牌理念的推廣,讓實體店變成消費者體驗互動、長知識、開拓眼界的場所,起到網上無法替代的作用。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百貨:閉店加劇 轉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