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市民發現,最近公司周圍的幾家 便利店 同時關門。不過記者了解到,在一批店鋪關門的同時,上海也新開了不少 便利店 ,去年全年開關店數量都超過了300家,是實體零售中最活躍的業態。據了解,關店的主要原因在一些選址欠佳的店鋪,承受著租金和人力成本的壓力。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上海中心區域的 便利店 數量已基本飽和,而隨著這一業態的社區化,外環線外或是未來開店區域。
關店數小于開店數上海去年凈增加60多家
“公司樓下的好德關了,沒幾天工夫,生意不錯的喜士多也關了。之前馬路對面的7-11也沒了。”在靜安區上班的陸小姐告訴記者,大約四五年前, 便利店 一窩蜂地扎堆開,現在似乎又約好一起關門走人。
記者從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了解到,2015年全年,申城 便利店 關店數量超過300家。不過有意思的是,上海的 便利店 門店數量依然保持正增長的態勢,因為在關店的同時,新開店數量也超過300家,兩相對比全年凈增加60多家。
這份2015年上海連鎖業統計數據顯示,在各連鎖業態中, 便利店 門店變化程度最大,變化率達到15.9%,比上年高出了8.3個百分點,體現出目前這個行業市場擴張的“活躍”程度。總數已達6000家中心城區基本飽和.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作為全國導入 便利店 最早的城市,上海的 便利店 業態已經基本飽和。“從1996年開出第一家 便利店 到今天,上海已經擁有6000家 便利店 。主城區已經很飽和了,未來總數也不會有大量增長。”上海華聯羅森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晟說,別的地方現在是開店階段,而上海,已經進入優勝劣汰階段。
據記者了解,全家 便利店 目前在上海有1000家門店,而國內其他城市總和不過500家。
從全國的角度講, 便利店 業態尚屬于萌芽期。張晟告訴記者這樣一組數據:日本一億兩千萬人口,共有55000千家 便利店 ,平均一家 便利店 輻射約3000人左右。按照這個比例計算,中國未來需要50-60萬家 便利店 ,而現在只有幾萬家。因此, 便利店 在中國只是剛剛起步,是朝陽企業。
市中心來客數下降租金不斷上漲導致關停
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分析表示,門店租金上漲、人工成本上升,成為連鎖企業目前整體利潤下滑最主要的原因。
談及關店,張晟指出,羅森部分門店關門主要是因為當時急于開店時的租金不合理,導致門店不能盈利,而在2003-2009年快速發展期間,一些不符合品質管理要求的加盟商門店也基本被關停了。“不盈利又沒有足夠影響力的店堅決關掉。”
據透露,不少市中心商業區的 便利店 也出現關店的情況。張晟表示,隨著市中心商務樓租金的上漲,加上周邊區域商務樓的出現,城市的空心化在加快,再加上市中心鬧市區居民相對不多,造成市中心 便利店 的來客數出現下降,而租金的不斷上漲,致使 便利店 出現關停。
個性主題店成特色最終靠產品贏得市場
那些成功的 便利店 又是靠著什么活了下來?
“日系和臺資為代表的 便利店 主要強在自己的產品。這兩年人工成本和房租的上升,如果只是賣別家品牌商品,根本無法盈利。代銷別家的面包和自產的面包,毛利差額要超過10%。”張晟說,事實上,很多人覺得門檻低,其實只是看到了地面上的建筑,而看不到樓下厚實的地基。“面包、盒飯、甜品,包括物流整個供應鏈的建設,都需要花很大的心思。”
記者也注意到,上海的 便利店 這幾年逐漸出現了一些個性化意味十足的開店模式。這些店以年輕消費群體為目標客戶群,抓住了他們“價格敏感度較低、新鮮事物接受度較高”的消費特質。
以羅森便利為例,近幾年陸續在上海開設了以日本卡通角色為特色的主題店,比如奧特英雄主題店、輕松小熊主題店、新世紀福音戰士EVA主題店、柯南主題店。去年羅森又攜手美泰公司合作開設了以玩具“Barbie(芭比)"為主角的主題化店鋪,這成為世界人氣品牌"Barbie(芭比)”與 便利店 的首次合作。
7-11也以統一集團新推出的兩款飲品(“assam阿薩姆小奶茶”和“小茗同學”飲料)為契機,在上海推出了兩家主題特色店。
商品之外, 便利店 還有服務。擁有好德便利、可的便利的農工商集團去年與阿里巴巴牽頭成立的“菜鳥物流”的合作深入發展,不僅旗下門店里堆放包裹的面積在逐漸擴大,而且更受益于客流的間接增長。今年7月,全家便利也加入了菜鳥陣營,成為其多元化O2O服務的一種嘗試。
從寫字樓移至社區未來或布局外環外
而隨著 便利店 每年銷量的大幅增長,讓不少圈內圈外人都躍躍欲試。“ 便利店 行業其實是個圍城,很多外人覺得門檻低,好賺錢,其實不然。它是微利的、精細的。從最終來看, 便利店 的競爭還是靠過硬的商品。”張晟說,全世界最大的餐飲連鎖是7-11超市,“以傳統小超市形式走來的 便利店 在價格上、服務上都更有優勢。
而那些帶有新鮮食品銷售的 便利店 業態也正不斷快速增長。成了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品牌最大的競爭對手。”記者在羅森 便利店 看到,一個柜子內放滿了油炸食品,只需用微波爐加熱,就能食用,與快餐店的部分產品形成了正面競爭。
張晟說,開店是自行車的前輪,管理和研發則是后輪。平衡發展,將是最終的方向。“不斷推陳出新,創造一些新產品,才能真正長久立足市場。”
數據顯示,2013年底,羅森在華東區還只有約280家門店,而經歷了2年多時間后,羅森的門店已經突破500家,其中上海超過410家,未來這一數字將達到1000家。“期間關店80家左右,增長的門店有近300家。”張晟說, 便利店 的擴張得益于現在主流消費群體的碎片化消費。“對于很多年輕消費者而言,他們對于一瓶水的價格不會過分敏感,但對于能不能快速便捷買到商品卻很在意。”
“接下來的布局還是在周邊配套還不齊全的地方。外環線以內已經飽和,外環線以外其實并沒有飽和。而人們對 便利店 的習慣也發生了變化。以前辦公樓為主,這兩年變成社區了。”他說。
關店數小于開店數上海去年凈增加60多家
“公司樓下的好德關了,沒幾天工夫,生意不錯的喜士多也關了。之前馬路對面的7-11也沒了。”在靜安區上班的陸小姐告訴記者,大約四五年前, 便利店 一窩蜂地扎堆開,現在似乎又約好一起關門走人。
記者從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了解到,2015年全年,申城 便利店 關店數量超過300家。不過有意思的是,上海的 便利店 門店數量依然保持正增長的態勢,因為在關店的同時,新開店數量也超過300家,兩相對比全年凈增加60多家。
這份2015年上海連鎖業統計數據顯示,在各連鎖業態中, 便利店 門店變化程度最大,變化率達到15.9%,比上年高出了8.3個百分點,體現出目前這個行業市場擴張的“活躍”程度。總數已達6000家中心城區基本飽和.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作為全國導入 便利店 最早的城市,上海的 便利店 業態已經基本飽和。“從1996年開出第一家 便利店 到今天,上海已經擁有6000家 便利店 。主城區已經很飽和了,未來總數也不會有大量增長。”上海華聯羅森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晟說,別的地方現在是開店階段,而上海,已經進入優勝劣汰階段。
據記者了解,全家 便利店 目前在上海有1000家門店,而國內其他城市總和不過500家。
從全國的角度講, 便利店 業態尚屬于萌芽期。張晟告訴記者這樣一組數據:日本一億兩千萬人口,共有55000千家 便利店 ,平均一家 便利店 輻射約3000人左右。按照這個比例計算,中國未來需要50-60萬家 便利店 ,而現在只有幾萬家。因此, 便利店 在中國只是剛剛起步,是朝陽企業。
市中心來客數下降租金不斷上漲導致關停
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分析表示,門店租金上漲、人工成本上升,成為連鎖企業目前整體利潤下滑最主要的原因。
談及關店,張晟指出,羅森部分門店關門主要是因為當時急于開店時的租金不合理,導致門店不能盈利,而在2003-2009年快速發展期間,一些不符合品質管理要求的加盟商門店也基本被關停了。“不盈利又沒有足夠影響力的店堅決關掉。”
據透露,不少市中心商業區的 便利店 也出現關店的情況。張晟表示,隨著市中心商務樓租金的上漲,加上周邊區域商務樓的出現,城市的空心化在加快,再加上市中心鬧市區居民相對不多,造成市中心 便利店 的來客數出現下降,而租金的不斷上漲,致使 便利店 出現關停。
個性主題店成特色最終靠產品贏得市場
那些成功的 便利店 又是靠著什么活了下來?
“日系和臺資為代表的 便利店 主要強在自己的產品。這兩年人工成本和房租的上升,如果只是賣別家品牌商品,根本無法盈利。代銷別家的面包和自產的面包,毛利差額要超過10%。”張晟說,事實上,很多人覺得門檻低,其實只是看到了地面上的建筑,而看不到樓下厚實的地基。“面包、盒飯、甜品,包括物流整個供應鏈的建設,都需要花很大的心思。”
記者也注意到,上海的 便利店 這幾年逐漸出現了一些個性化意味十足的開店模式。這些店以年輕消費群體為目標客戶群,抓住了他們“價格敏感度較低、新鮮事物接受度較高”的消費特質。
以羅森便利為例,近幾年陸續在上海開設了以日本卡通角色為特色的主題店,比如奧特英雄主題店、輕松小熊主題店、新世紀福音戰士EVA主題店、柯南主題店。去年羅森又攜手美泰公司合作開設了以玩具“Barbie(芭比)"為主角的主題化店鋪,這成為世界人氣品牌"Barbie(芭比)”與 便利店 的首次合作。
7-11也以統一集團新推出的兩款飲品(“assam阿薩姆小奶茶”和“小茗同學”飲料)為契機,在上海推出了兩家主題特色店。
商品之外, 便利店 還有服務。擁有好德便利、可的便利的農工商集團去年與阿里巴巴牽頭成立的“菜鳥物流”的合作深入發展,不僅旗下門店里堆放包裹的面積在逐漸擴大,而且更受益于客流的間接增長。今年7月,全家便利也加入了菜鳥陣營,成為其多元化O2O服務的一種嘗試。
從寫字樓移至社區未來或布局外環外
而隨著 便利店 每年銷量的大幅增長,讓不少圈內圈外人都躍躍欲試。“ 便利店 行業其實是個圍城,很多外人覺得門檻低,好賺錢,其實不然。它是微利的、精細的。從最終來看, 便利店 的競爭還是靠過硬的商品。”張晟說,全世界最大的餐飲連鎖是7-11超市,“以傳統小超市形式走來的 便利店 在價格上、服務上都更有優勢。
而那些帶有新鮮食品銷售的 便利店 業態也正不斷快速增長。成了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品牌最大的競爭對手。”記者在羅森 便利店 看到,一個柜子內放滿了油炸食品,只需用微波爐加熱,就能食用,與快餐店的部分產品形成了正面競爭。
張晟說,開店是自行車的前輪,管理和研發則是后輪。平衡發展,將是最終的方向。“不斷推陳出新,創造一些新產品,才能真正長久立足市場。”
數據顯示,2013年底,羅森在華東區還只有約280家門店,而經歷了2年多時間后,羅森的門店已經突破500家,其中上海超過410家,未來這一數字將達到1000家。“期間關店80家左右,增長的門店有近300家。”張晟說, 便利店 的擴張得益于現在主流消費群體的碎片化消費。“對于很多年輕消費者而言,他們對于一瓶水的價格不會過分敏感,但對于能不能快速便捷買到商品卻很在意。”
“接下來的布局還是在周邊配套還不齊全的地方。外環線以內已經飽和,外環線以外其實并沒有飽和。而人們對 便利店 的習慣也發生了變化。以前辦公樓為主,這兩年變成社區了。”他說。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魔都便利店太“活躍” 變化率高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