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曾陷入短融實質性違約的南京 雨潤 食品有限公司(簡稱“南京 雨潤 ”)再度面臨兌付的難題。日前,中國 雨潤 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簡稱“ 雨潤 食品”)通過港交所發布公告確認,全資附屬子公司南京 雨潤 5月13日到期的10億元中期票據兌付存在不確定性。自此,這已是半年間 雨潤 食品第三次發布此類風險預警公告。對此,記者采訪的有關專家認為,因為前期投資激進和管理等問題疊加,南京 雨潤 困境“積重難返”,再加上未來一年內60多億債務到期,更讓其“雪上加霜”。
雨潤 再臨債券兌付關口
雨潤 食品在5月6日的公告中稱,由于本公司董事祝義財先生被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間接影響公司生產經營,公司2016年5月13日即將到期的10億元中期票據本息兌付仍存在風險。目前,南京 雨潤 正積極安排資金,以兌付該中期票據。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 雨潤 食品第一次面臨債務危機。2015年10月12日,南京 雨潤 就曾發布公告聲明,“將于10月18日到期的13億元中期票據本息兌付存在不確定性”,然而在19日, 雨潤 食品又表示:上述中期票據已如期兌付。鑒于當時 雨潤 集團正與融創中國進行收購接洽,有猜測認為,可能是融創中國的大股東伸出了援手。
隨著2015年經營持續惡化,債務問題接踵襲來。2016年3月9日, 雨潤 食品再次發布公告稱,由于中國高端餐飲及肉類消費市場疲軟、競爭加劇、生產成本上升等多種原因,南京 雨潤 在2015年9月30日虧損達到5.24億元。南京 雨潤 在按時兌付2016年3月17日到期、本金額人民幣5億元的第一期短期融資券到期本息方面存在不確定性。
在沒有外部援手支持的情況下,債務纏身的南京 雨潤 被迫選擇了實質違約。不過, 雨潤 食品在3月21日的公告中表示,雖然由于2016年3月17日未能兌付5億元的債務,南京 雨潤 構成違約,但在2016年3月21日,南京 雨潤 兌付了其中的2.2億元及所有累算利息3225萬元。2016年3月31日,南京 雨潤 又將剩余的2.8億元全額兌付。
對于5月13日到期的10億元中期票據本息,南京 雨潤 能否如期兌付的問題,業內普遍表示懷疑。中債資信此前報告認為,南京 雨潤 主業持續性虧損,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負,債務結構短期化趨勢明顯,流動性壓力持續加大。
“我們對南京 雨潤 進行持續跟蹤,已于2015年8月將其放入信用風險排查名單中的II類預警企業,并于2016年3月將其調入I類預警企業。”中債資信評級業務部劉雅南在報告中坦言。
與此同時,伴隨違約事件的發生和財務壓力的增大。南京 雨潤 的主體評級和相關債項評級也“每況愈下”。相關資料顯示,最初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給予南京 雨潤 AA評級,多次調整后,目前降至CCC。而中金評分最初是4,2015年3月曝出實際控制人祝義財被執行監視居住事件后下調至5+, 2015年10月進一步下調至5-的最低分。
流動性壓力持續加大
雨潤 食品2015年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201.65億港元,虧損達29.8億港元。 雨潤 食品還在公告中提到, 雨潤 食品總借款及融資租賃負債為74.58億港元,其中65.64億港元將于12個月內到期。而南京 雨潤 2016年一季度實現合并營業收入31.42億元人民幣,合并虧損92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3月, 雨潤 系實際控制人祝義才被檢查機關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至今。此事件對南京 雨潤 經營、融資及財務等方面造成很大的沖擊,提前觸發了南京 雨潤 的債務危機。截至2015年9月末短期債務占比高達 93.67%,現金類資產對短期債務覆蓋倍數僅為0.14倍,流動性壓力持續加大。
盡管 雨潤 食品給出的解釋是,生豬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上漲,高端餐飲及肉類消費市場疲弱致使經營業務虧損增加以及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但業內人士認為,造成 雨潤 食品如今尷尬境地的最根本原因是關聯交易。
雨潤 食品與集團公司內部其他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和資金往來非常頻繁,近年來生鮮食品關聯銷售占比高達70%(下游主要是同一控制人旗下子公司南京 雨潤 生鮮食品有限公司)。截至2014年末,公司關聯擔保額33.5億元,應收關聯方資金合計14億元,應付關聯方資金合計39.6億元。縱向看,2012年以來公司賬面其他應付款持續減少,而其他應收款呈增長趨勢,加上盈利惡化,導致公司經營現金流持續凈流出。
中債資信認為:“ 雨潤 食品內部的資金管理中心,兼具內部銀行功能,關聯往來交易較多,不僅與旗下子公司關聯交易,而且還與實控人其他產業關聯交易,受此影響現金流呈現較大凈流出狀態,造成 雨潤 食品雖然產能第一,但產量持續下降,低于產能持續上漲的雙匯發展,產能利用率在業內處于較低水平,表現落后于同行。”
不過,中債資信報告也坦言,從外部支持看,“ 雨潤 系”房地產業務擁有較多的商住用土地資產(目前尚無土地資產分布、規模等較為明確的信息),不排除其出售房地產業務資產為公司提供償債資金支持的可能。
主業虧損 盈利靠補貼
公開資料顯示, 雨潤 食品主要從事生豬屠宰和肉食品加工業務。20多年前,其創始人、原董事長祝義財白手起家,通過收購50多家破產或瀕臨破產的國有屠宰場和食品廠發家,并在2005年成功推動 雨潤 食品在香港上市,使其一躍成為食品工業領域的龍頭老大。
2002年祝義財注冊成立了江蘇地華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0月以2300萬元的價格收購一家國有地產公司。2009年,祝義財通過在二級市場舉牌成功入主中央商場。目前 雨潤 集團成為集食品、地產、商業、物流、旅游、金融和建筑等七大產業于一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
“從祝義財的規劃上看,通過 雨潤 食品主業來發展房地產,江蘇地華負責住宅開發,中央商場專攻商業地產。工農業項目投資負責解決‘地’這個問題,房地產項目負責收獲,看起來一切都很美好。但目前來看,兩者交織在一起,主業沒做好,房地產又受調控影響,導致集團財務陷入困境。”有長期研究 雨潤 集團的機構人士直言。
中金報告則認為, 雨潤 食品從事生豬屠宰和肉食品加工業務,2011年以來食品安全負面報道層出不窮,加上前幾年新建或收 購產能較多,新增產能利用率明顯偏低,經營壓力加大。從財務數據看,公司2012年以來收入持續下降,毛利率不足5%,扣除費用后持續虧損,2015年前三季度虧損額6億元,較上半年4.8億元進一步擴大。公司2013至2014年分別獲得投資收益3.6億元和2.4億元,均為轉讓子公司所得,不過與主業虧損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根據年報統計, 雨潤 旗下核心子公司 雨潤 食品在上市的10年間,累計獲得政府補貼超過40億港元,占10年總利潤的46.38%。上海新世紀公布的評級報告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 雨潤 食品主業呈現虧損狀態,但由于當期公司收到的政府補貼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公司實現凈利潤0.0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 雨潤 歷史上曾獲得政府給予的地方建廠投資補助,隨著產業布局陸續完成,這項補貼也在逐步減少。2012-2014年分別為6.18億元、4.53億元和3.38億元,2015年前三季度只有0.89億元。公司主業虧損持續而補貼減少,共同導致2015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額高達5.24億元。
對此,國信證券認為,投資激進和管理問題使南京 雨潤 積重難返。具體表現為,一是前期產能擴張太快,公司產能利用率明顯偏低;二是自身管理問題,食品安全屢屢出事導致公司產品市場份額持續下滑。
雨潤 再臨債券兌付關口
雨潤 食品在5月6日的公告中稱,由于本公司董事祝義財先生被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間接影響公司生產經營,公司2016年5月13日即將到期的10億元中期票據本息兌付仍存在風險。目前,南京 雨潤 正積極安排資金,以兌付該中期票據。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 雨潤 食品第一次面臨債務危機。2015年10月12日,南京 雨潤 就曾發布公告聲明,“將于10月18日到期的13億元中期票據本息兌付存在不確定性”,然而在19日, 雨潤 食品又表示:上述中期票據已如期兌付。鑒于當時 雨潤 集團正與融創中國進行收購接洽,有猜測認為,可能是融創中國的大股東伸出了援手。
隨著2015年經營持續惡化,債務問題接踵襲來。2016年3月9日, 雨潤 食品再次發布公告稱,由于中國高端餐飲及肉類消費市場疲軟、競爭加劇、生產成本上升等多種原因,南京 雨潤 在2015年9月30日虧損達到5.24億元。南京 雨潤 在按時兌付2016年3月17日到期、本金額人民幣5億元的第一期短期融資券到期本息方面存在不確定性。
在沒有外部援手支持的情況下,債務纏身的南京 雨潤 被迫選擇了實質違約。不過, 雨潤 食品在3月21日的公告中表示,雖然由于2016年3月17日未能兌付5億元的債務,南京 雨潤 構成違約,但在2016年3月21日,南京 雨潤 兌付了其中的2.2億元及所有累算利息3225萬元。2016年3月31日,南京 雨潤 又將剩余的2.8億元全額兌付。
對于5月13日到期的10億元中期票據本息,南京 雨潤 能否如期兌付的問題,業內普遍表示懷疑。中債資信此前報告認為,南京 雨潤 主業持續性虧損,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負,債務結構短期化趨勢明顯,流動性壓力持續加大。
“我們對南京 雨潤 進行持續跟蹤,已于2015年8月將其放入信用風險排查名單中的II類預警企業,并于2016年3月將其調入I類預警企業。”中債資信評級業務部劉雅南在報告中坦言。
與此同時,伴隨違約事件的發生和財務壓力的增大。南京 雨潤 的主體評級和相關債項評級也“每況愈下”。相關資料顯示,最初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給予南京 雨潤 AA評級,多次調整后,目前降至CCC。而中金評分最初是4,2015年3月曝出實際控制人祝義財被執行監視居住事件后下調至5+, 2015年10月進一步下調至5-的最低分。
流動性壓力持續加大
雨潤 食品2015年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201.65億港元,虧損達29.8億港元。 雨潤 食品還在公告中提到, 雨潤 食品總借款及融資租賃負債為74.58億港元,其中65.64億港元將于12個月內到期。而南京 雨潤 2016年一季度實現合并營業收入31.42億元人民幣,合并虧損92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3月, 雨潤 系實際控制人祝義才被檢查機關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至今。此事件對南京 雨潤 經營、融資及財務等方面造成很大的沖擊,提前觸發了南京 雨潤 的債務危機。截至2015年9月末短期債務占比高達 93.67%,現金類資產對短期債務覆蓋倍數僅為0.14倍,流動性壓力持續加大。
盡管 雨潤 食品給出的解釋是,生豬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上漲,高端餐飲及肉類消費市場疲弱致使經營業務虧損增加以及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但業內人士認為,造成 雨潤 食品如今尷尬境地的最根本原因是關聯交易。
雨潤 食品與集團公司內部其他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和資金往來非常頻繁,近年來生鮮食品關聯銷售占比高達70%(下游主要是同一控制人旗下子公司南京 雨潤 生鮮食品有限公司)。截至2014年末,公司關聯擔保額33.5億元,應收關聯方資金合計14億元,應付關聯方資金合計39.6億元。縱向看,2012年以來公司賬面其他應付款持續減少,而其他應收款呈增長趨勢,加上盈利惡化,導致公司經營現金流持續凈流出。
中債資信認為:“ 雨潤 食品內部的資金管理中心,兼具內部銀行功能,關聯往來交易較多,不僅與旗下子公司關聯交易,而且還與實控人其他產業關聯交易,受此影響現金流呈現較大凈流出狀態,造成 雨潤 食品雖然產能第一,但產量持續下降,低于產能持續上漲的雙匯發展,產能利用率在業內處于較低水平,表現落后于同行。”
不過,中債資信報告也坦言,從外部支持看,“ 雨潤 系”房地產業務擁有較多的商住用土地資產(目前尚無土地資產分布、規模等較為明確的信息),不排除其出售房地產業務資產為公司提供償債資金支持的可能。
主業虧損 盈利靠補貼
公開資料顯示, 雨潤 食品主要從事生豬屠宰和肉食品加工業務。20多年前,其創始人、原董事長祝義財白手起家,通過收購50多家破產或瀕臨破產的國有屠宰場和食品廠發家,并在2005年成功推動 雨潤 食品在香港上市,使其一躍成為食品工業領域的龍頭老大。
2002年祝義財注冊成立了江蘇地華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0月以2300萬元的價格收購一家國有地產公司。2009年,祝義財通過在二級市場舉牌成功入主中央商場。目前 雨潤 集團成為集食品、地產、商業、物流、旅游、金融和建筑等七大產業于一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
“從祝義財的規劃上看,通過 雨潤 食品主業來發展房地產,江蘇地華負責住宅開發,中央商場專攻商業地產。工農業項目投資負責解決‘地’這個問題,房地產項目負責收獲,看起來一切都很美好。但目前來看,兩者交織在一起,主業沒做好,房地產又受調控影響,導致集團財務陷入困境。”有長期研究 雨潤 集團的機構人士直言。
中金報告則認為, 雨潤 食品從事生豬屠宰和肉食品加工業務,2011年以來食品安全負面報道層出不窮,加上前幾年新建或收 購產能較多,新增產能利用率明顯偏低,經營壓力加大。從財務數據看,公司2012年以來收入持續下降,毛利率不足5%,扣除費用后持續虧損,2015年前三季度虧損額6億元,較上半年4.8億元進一步擴大。公司2013至2014年分別獲得投資收益3.6億元和2.4億元,均為轉讓子公司所得,不過與主業虧損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根據年報統計, 雨潤 旗下核心子公司 雨潤 食品在上市的10年間,累計獲得政府補貼超過40億港元,占10年總利潤的46.38%。上海新世紀公布的評級報告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 雨潤 食品主業呈現虧損狀態,但由于當期公司收到的政府補貼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公司實現凈利潤0.0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 雨潤 歷史上曾獲得政府給予的地方建廠投資補助,隨著產業布局陸續完成,這項補貼也在逐步減少。2012-2014年分別為6.18億元、4.53億元和3.38億元,2015年前三季度只有0.89億元。公司主業虧損持續而補貼減少,共同導致2015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額高達5.24億元。
對此,國信證券認為,投資激進和管理問題使南京 雨潤 積重難返。具體表現為,一是前期產能擴張太快,公司產能利用率明顯偏低;二是自身管理問題,食品安全屢屢出事導致公司產品市場份額持續下滑。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南京雨潤問題疊加 超60億債務一年內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