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售業的寒冬仍 在持續。 新華都 購物廣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新華都 ”)昨日發布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 新華都 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3.3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8.74%,虧損2380.83萬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1.08%。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 新華都 的關店并非個別現象。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主要零售企業(含百貨、超市)在國內關店合計121家。其中百貨業態關店25家,超過了去年全年23家的關店數量,愈演愈烈的關店潮反映了傳統零售業的持續低迷。
新華都 領跌傳統百貨。7月以來,中百集團、蘭州民百、杭州解百、新世界、翠微等百貨業上市公司陸續交出半年報,業績普遍出現較大下滑,低迷原因基本和 新華都 類似。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0.6%,北京市50家百貨店零售額同比下降6.28%,銷售下滑、利潤收窄,傳統百貨行業面臨的經營困境愈發突出,轉型迫在眉睫。
百貨業集體進入止損模式 紛紛開始嘗試跨界轉型
近日,廣州友誼、廣百股份、永旺陸續公布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廣州友誼、廣百股份上半年營收同比分別下降17.80%、4.10%,永旺今年中期的公司控股股東應占溢利同比下滑超四成。這并不是百貨業第一次集體出現營收下滑,業內專家認為,在零售環境低迷、網購沖擊之下,百貨業短時間內很難走出低谷。而為扭轉現狀,百貨公司紛紛通過發力金融、試水跨境電商等措施進行調整。
營收下滑逐漸成為常態
根據商業研究平臺逸芮網的抽樣調查,上半年全國六成百貨商場業績處于下滑狀態。記者發現,大約從2013年起,百貨公司營收下滑逐漸成為常態。
廣州友誼從2013年初至今,出現營收連續10個季度下滑。期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收14.02億元,同比減少17.80%。(歸屬于上市 公司股東,下同)凈利潤為1.11億元,同比減少13.78%。而在2014年,廣州友誼營業總收入33.63億元,同比下降17.83%,實現凈利潤為 2.63億元,同比下降14.96%;2013年,其營收從上年的44.61億元下降到40.92億元,凈利從3.82億元減少到3.09億元。
廣百股份上半年營收37.75億元,同比下降4.10%。在2014年,廣百股份營收76.46億元,同比減少1.48%。永旺雖然在今年上半年收益上升2.4%達到44.99億港元,但公司控股股東應占溢利為4870萬港元,同比下滑超四成。
廣州友誼將營收下滑的原因歸結于宏觀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高端消費增長乏力,新業態、新渠道競爭分流加劇,以及經營成本持續上升等。此外,廣州友誼方面還表 示,正佳門店經營面積減半,也導致報告期內銷售和利潤減少。如剔除正佳店、佛山店的不可比因素,廣州市內四家門店均實現銷售同比基本持平或正增長。
上半年關店數比去年多逾一倍
廣百股份財報指出,在銷售額減少的同時,租金成本卻在增加。上半年廣百銷售費用為46577.31萬元,同比增加0.22%,主要原因就是門店租金增長。
業內專家指出,除了經濟不景氣,租金,人工成本增加等原因外,我國百貨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也是主因。目前我國百貨行業多為本地化經營,如廣百百貨雖在廣東門店數量最多,但在全國并未形成規模效應,王府井百貨也是如此。“沒有規模優勢,抗風險能力就比較弱。”
實際上,百貨業的關店潮已在上演。據相關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百貨業態共關閉25家門店。其中萬達百貨關閉10家,據稱要關閉40家虧損嚴重的門店。 在年初就透露將入駐正佳廣場的瑪莎百貨也遲遲沒動靜,反而在上半年關閉了在中國15家門店中的5家。此外,天虹商場關閉3家,金鷹關閉2家,遠東百貨、陽 光百貨、百盛百貨、華堂商場、津樂匯百貨各關閉1家,總共關店數量較去年增加了一倍多。百貨公司希望通過減少門店數量來降低經營成本,以止損或提高利潤。
紛紛開始嘗試跨界轉型
資深商業人士宋愛斌認為,在零售環境低迷、網購沖擊之下,百貨業短時間內很難走出低谷。面對業績持續下滑,百貨公司紛紛調整戰略。其中,拓展金融業務、加碼跨境電商、增強體驗等成為轉型新方向。
廣州友誼去年發起收購廣州越秀金控100%的股權,向“百貨+金融”方向轉型。財報指出,下半年將及早謀劃、細化項目成功實施后上市公司整體轉型為“百 貨+金融”雙主業運作的具體工作方案。廣百股份則出資3500萬元參股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進一步拓寬金融投資領域業務范圍,希望借此機會介入新型消費 金融平臺,拓寬消費服務模式,促進主業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
今年5月中旬,廣百旗下的廣百薈·跨境購頻道正式上線,并連開三家線下體驗店。廣州友誼也在財報中指出,下半年將把握廣州加快自貿區建設帶來的機遇,積極探索發展 “跨境電商”業態。
在增強體驗方面,王府井將發展戰略轉向購物中心以及奧特萊斯業態,不再開發百貨門店。萬達集團在關閉百貨門店的同時,宣布在2018年全面轉型為服務型企業,萬達商業、文化產業、金融產業、電子商務成為新的四大支柱產業。
廣百股份上半年凈利僅增4.62%
對比一季度7.04%的個位數凈利潤增速,廣百股份上半年的增速進一步下滑。
公司昨晚公布的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廣百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37.75億元,同比下降4.1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5億元,同比上升4.62%;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04億元,同比下降7.08%。
廣百股份2015年計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7.25億元,凈利潤2.46億元。從目前看,公司上半年主營收入僅完成年度進度47.69%、凈利潤完成年度計劃進度50.81%。對此,公司歸結于受經濟增長放緩、市場消費持續走低影響。
百貨公司業績低迷,并非廣百股份一家。在目前已披露中報業績的10家百貨上市公司中,有一半的公司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如與廣百股份同處廣州的廣州友誼,上半年凈利潤就同比下滑13.78%。
不過,廣百股份在報告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加大創新力度,提升企業競爭力。如參股中郵消費,加大金融領域投入。公司出資3500萬元參股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促進主業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而廣百股份業績低迷,并不妨礙資本市場對其股票的“眷顧”。據公司披露的股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前十大股東中,新迎來了三位牛散的入駐,分別是陳忠、鄧兆強、姜國橋,二季度分別建倉廣百股份202.70萬股、80萬股、72.85萬股,分別位列公司股東第八、九、十位置。
廣百股份目前在半年報中還披露了三季報業績預測情況,公司預計前9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幅度在0%到20%之間,凈利潤變動區間在1.64億元與1.97億元之間。
新華百貨上半年凈利降近四成
8月27日,此前頻遭私募大佬崔軍舉牌的新華百貨發布2015年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76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4億元,同比下降38.8%。
新華百貨在半年報中稱,2015年上半年國內經濟持續低位運行,消費市場整體增長不暢,區域零售市場受競爭加劇及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增長壓力較大。
今年上半年,私募大佬崔軍帶領的上海寶銀和上海兆贏曾先后五次舉牌新華百貨,截至8月13日,崔軍旗下的公司持有新華百貨股份已達到25%,與新華百貨第一大股東物美控股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 新華都 的關店并非個別現象。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主要零售企業(含百貨、超市)在國內關店合計121家。其中百貨業態關店25家,超過了去年全年23家的關店數量,愈演愈烈的關店潮反映了傳統零售業的持續低迷。
新華都 領跌傳統百貨。7月以來,中百集團、蘭州民百、杭州解百、新世界、翠微等百貨業上市公司陸續交出半年報,業績普遍出現較大下滑,低迷原因基本和 新華都 類似。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0.6%,北京市50家百貨店零售額同比下降6.28%,銷售下滑、利潤收窄,傳統百貨行業面臨的經營困境愈發突出,轉型迫在眉睫。
百貨業集體進入止損模式 紛紛開始嘗試跨界轉型
近日,廣州友誼、廣百股份、永旺陸續公布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廣州友誼、廣百股份上半年營收同比分別下降17.80%、4.10%,永旺今年中期的公司控股股東應占溢利同比下滑超四成。這并不是百貨業第一次集體出現營收下滑,業內專家認為,在零售環境低迷、網購沖擊之下,百貨業短時間內很難走出低谷。而為扭轉現狀,百貨公司紛紛通過發力金融、試水跨境電商等措施進行調整。
營收下滑逐漸成為常態
根據商業研究平臺逸芮網的抽樣調查,上半年全國六成百貨商場業績處于下滑狀態。記者發現,大約從2013年起,百貨公司營收下滑逐漸成為常態。
廣州友誼從2013年初至今,出現營收連續10個季度下滑。期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收14.02億元,同比減少17.80%。(歸屬于上市 公司股東,下同)凈利潤為1.11億元,同比減少13.78%。而在2014年,廣州友誼營業總收入33.63億元,同比下降17.83%,實現凈利潤為 2.63億元,同比下降14.96%;2013年,其營收從上年的44.61億元下降到40.92億元,凈利從3.82億元減少到3.09億元。
廣百股份上半年營收37.75億元,同比下降4.10%。在2014年,廣百股份營收76.46億元,同比減少1.48%。永旺雖然在今年上半年收益上升2.4%達到44.99億港元,但公司控股股東應占溢利為4870萬港元,同比下滑超四成。
廣州友誼將營收下滑的原因歸結于宏觀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高端消費增長乏力,新業態、新渠道競爭分流加劇,以及經營成本持續上升等。此外,廣州友誼方面還表 示,正佳門店經營面積減半,也導致報告期內銷售和利潤減少。如剔除正佳店、佛山店的不可比因素,廣州市內四家門店均實現銷售同比基本持平或正增長。
上半年關店數比去年多逾一倍
廣百股份財報指出,在銷售額減少的同時,租金成本卻在增加。上半年廣百銷售費用為46577.31萬元,同比增加0.22%,主要原因就是門店租金增長。
業內專家指出,除了經濟不景氣,租金,人工成本增加等原因外,我國百貨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也是主因。目前我國百貨行業多為本地化經營,如廣百百貨雖在廣東門店數量最多,但在全國并未形成規模效應,王府井百貨也是如此。“沒有規模優勢,抗風險能力就比較弱。”
實際上,百貨業的關店潮已在上演。據相關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百貨業態共關閉25家門店。其中萬達百貨關閉10家,據稱要關閉40家虧損嚴重的門店。 在年初就透露將入駐正佳廣場的瑪莎百貨也遲遲沒動靜,反而在上半年關閉了在中國15家門店中的5家。此外,天虹商場關閉3家,金鷹關閉2家,遠東百貨、陽 光百貨、百盛百貨、華堂商場、津樂匯百貨各關閉1家,總共關店數量較去年增加了一倍多。百貨公司希望通過減少門店數量來降低經營成本,以止損或提高利潤。
紛紛開始嘗試跨界轉型
資深商業人士宋愛斌認為,在零售環境低迷、網購沖擊之下,百貨業短時間內很難走出低谷。面對業績持續下滑,百貨公司紛紛調整戰略。其中,拓展金融業務、加碼跨境電商、增強體驗等成為轉型新方向。
廣州友誼去年發起收購廣州越秀金控100%的股權,向“百貨+金融”方向轉型。財報指出,下半年將及早謀劃、細化項目成功實施后上市公司整體轉型為“百 貨+金融”雙主業運作的具體工作方案。廣百股份則出資3500萬元參股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進一步拓寬金融投資領域業務范圍,希望借此機會介入新型消費 金融平臺,拓寬消費服務模式,促進主業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
今年5月中旬,廣百旗下的廣百薈·跨境購頻道正式上線,并連開三家線下體驗店。廣州友誼也在財報中指出,下半年將把握廣州加快自貿區建設帶來的機遇,積極探索發展 “跨境電商”業態。
在增強體驗方面,王府井將發展戰略轉向購物中心以及奧特萊斯業態,不再開發百貨門店。萬達集團在關閉百貨門店的同時,宣布在2018年全面轉型為服務型企業,萬達商業、文化產業、金融產業、電子商務成為新的四大支柱產業。
廣百股份上半年凈利僅增4.62%
對比一季度7.04%的個位數凈利潤增速,廣百股份上半年的增速進一步下滑。
公司昨晚公布的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廣百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37.75億元,同比下降4.1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5億元,同比上升4.62%;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04億元,同比下降7.08%。
廣百股份2015年計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7.25億元,凈利潤2.46億元。從目前看,公司上半年主營收入僅完成年度進度47.69%、凈利潤完成年度計劃進度50.81%。對此,公司歸結于受經濟增長放緩、市場消費持續走低影響。
百貨公司業績低迷,并非廣百股份一家。在目前已披露中報業績的10家百貨上市公司中,有一半的公司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如與廣百股份同處廣州的廣州友誼,上半年凈利潤就同比下滑13.78%。
不過,廣百股份在報告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加大創新力度,提升企業競爭力。如參股中郵消費,加大金融領域投入。公司出資3500萬元參股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促進主業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而廣百股份業績低迷,并不妨礙資本市場對其股票的“眷顧”。據公司披露的股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前十大股東中,新迎來了三位牛散的入駐,分別是陳忠、鄧兆強、姜國橋,二季度分別建倉廣百股份202.70萬股、80萬股、72.85萬股,分別位列公司股東第八、九、十位置。
廣百股份目前在半年報中還披露了三季報業績預測情況,公司預計前9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幅度在0%到20%之間,凈利潤變動區間在1.64億元與1.97億元之間。
新華百貨上半年凈利降近四成
8月27日,此前頻遭私募大佬崔軍舉牌的新華百貨發布2015年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76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4億元,同比下降38.8%。
新華百貨在半年報中稱,2015年上半年國內經濟持續低位運行,消費市場整體增長不暢,區域零售市場受競爭加劇及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增長壓力較大。
今年上半年,私募大佬崔軍帶領的上海寶銀和上海兆贏曾先后五次舉牌新華百貨,截至8月13日,崔軍旗下的公司持有新華百貨股份已達到25%,與新華百貨第一大股東物美控股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新華都領跌傳統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