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168消息】中國百貨零售業態的“互聯網+”轉型不可謂不早。三年前,“全渠道”戰略已是各大百貨公司老總的口頭禪,后來全渠道演變成O2O,到今年則是所謂的“互聯網+”。
在躋身線上的過程中,百貨公司和互聯網、特別是電商的關系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從過去的完全競爭走向合作。但細數目前各大百貨公司的“互聯網+”轉型,大體可以一句話總結:接入了線上支付、做了微信公眾號,會員電子化以及搞了幾個還算不上成功的電商平臺。
面對線上,百貨零售業面臨的問題集中在三道坎上:會員等核心數據資產要不要開放?商品庫線上線下如何打通?以及最本質的,如果線下的最大意義是展示窗口,如何讓線上銷售留在百貨公司的體系內?
6月30日,在互聯網化探索走得很早的銀泰做了一場名為“新銀泰”的發布會。阿里投資銀泰一年,外界所見動作不多。5月18日,阿里新任CEO張勇成為銀泰商業董事會主席,同時兼任銀泰商業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銀泰創始人沈國軍卸任執行董事,徹底退出銀泰。這一人事變化被外界解讀為阿里全面接管銀泰。
因此6月30日的發布會備受外界矚目。面對媒體輪番詢問阿里給銀泰的新定位,張勇給出的答案是“銀泰是阿里航空母艦艦隊中重要的一艘艦艇”,他還比喻,“如果阿里是空軍,銀泰就是陸戰隊”;張勇還強調,“不是說我們(阿里)給資源,而是(銀泰)團隊要自己做出成績”。
張勇指出銀泰接下來的三個重點:人、貨和場,“人”指用戶營銷,“貨”是商品運營,而“場”則是物理空間。“傳統百貨要從一個坐商變成行商,實現人、貨、場的完美統一。”張勇說。
在“人”方面,張勇認為,阿里巴巴積累的3.5億的消費者數據,如果利用起來可以改變過去百貨公司選塊好地段,打個廣告就吸引客流的單一營銷模式:“如果說傳統廣告是機槍打蚊子,那阿里巴巴知道用戶的地理位置,消費偏好,消費能力,能夠為每個消費者進行數據畫像,能夠精準的幫助百貨公司獲得用戶。”
實際上,中國的百貨零售業態除了固定資產,一直將人,即會員體系視為最大的資產。過去,各大百貨公司通過會員卡、短信等方式維系的會員體系不可謂不精準。銀泰在過去和阿里合作O2O節日活動時,也曾做到快速積累數十萬會員的“驚人”戰績;和支付寶合作虛擬會員卡“銀泰寶”則是將會員、折扣和支付等環節快速打通的嘗試。
但這類模式的可復制性面臨考驗。對于線下商家,會員數據是核心資產,這類資產面對互聯網公司,要開放、要合作、要精準運營都面臨基礎的“信任”問題。阿里和銀泰的合作有資本護航,阿里實際已經將銀泰納入自身體系,信任不是問題。但對于其他商家,阿里的數據是不是可以白拿?自身的數據開放出來有沒有再次營銷的風險?這些問題都需要評估。
在“貨”方面,張勇認為,百貨零售業態過去僅靠出租地鋪,不碰貨的方式將成為歷史:“未來的百貨公司會越來越深度運營貨品,如果只是收取租金和扣點,那是沒有前途的。”在整個層面,張勇認為阿里幾乎是“世界第一”的商品數據庫,能夠給線下創造價值。而理想的形態則是,線上下品類打通,可以實時更新數據庫,訂單無論來自線下還是線上都可以快速處理。
百貨零售業態早已經意識到“不碰貨”的問題,過去幾年,自營體系、買手體系的興起都是 百貨業 在做“自革命”。就在發布會當天,銀泰的西選超市正式開業,進入跨境電商商超領域,貨品直營。財新記者現場看到銷售異常火爆,地下一層,1200平米,從位置到面積都算不上好。但試營業5天,流水每天過百萬。這樣的銷售業績甚至讓阿里也吃驚。銀泰總裁陳曉東介紹,在西選,已經開辟體驗展示區,商品直接來自天貓國際。
對于百貨行業,深入供應鏈需要的人、財等儲備,這些都很難一蹴而就。而另一邊,導購網站、垂直電商都在和線下百貨搶資源,資本和人力也更趨向線上。
除去自營,百貨零售要懂貨,另一個路徑是對接品牌商,銀泰商業對此已經做出嘗試,推出了“喵貨”。銀泰總裁陳曉東告訴財新記者,喵貨是基于銀泰杭州武林店的線上銷售嘗試,品牌定期推出商品。實際上,喵貨上的商品僅僅是武林店680個專柜中的72個,但銷售額已經達到一個中型百貨店面規模:“明年,我們希望能夠打通武林全店的線上下商品庫。”
讓品牌商能夠做到線上下庫存同步并不容易。在中國,品牌商的銷售體系大多是多級分銷,自身也很難做到線上下庫存實時更新, 百貨業 主要想打通線上下商品庫,甚至需要和同一品牌在不同商場的不同經銷商做溝通協調。最終,數據分享給業主,除技術之外,還存在成本和信任問題,這樣的努力到底能帶來多少流水?百貨公司還需要給品牌商可見的成績。
此外,電器等標品在線上下庫存同步的難度遠遠低于服飾等非標品,而百貨經營的主體正是非標品。
談到“場”,張勇認為,互聯網公司能做的是將實體店的寸土寸金發揮到極致,要改變消費者在商場內的動線,增加進店銷售,也增加離店銷售。
今年,基于和銀泰的實踐,阿里推出了名為“喵街”的應用。喵街實際是一款服務商場的APP,負責人馬學軍告訴財新記者,首批已經接入天虹商場等合作伙伴,很快就將進入北京、上海。喵街的基本邏輯是打通線上線下的會員積分,線上消費的積分可以到線下兌換。無疑,這是線下引流,雙向營銷的好辦法。但要顧客能夠留在店內并且形成購買力,特別是重復購買力,需要的仍然是線下精細化的運營。
就在“新銀泰”發布會的同時,上海另一場百貨巨頭和互聯網公司合作的發布會也在進行中:大眾點評與百盛商業集團(下稱“百盛”)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大眾點評將為百盛遍布中國34個城市的60家分店提供O2O解決方案,方案包括移動官網、情景感知、O2O引流、團購、預約排隊、線上支付、會員回饋體系和大數據等。
從發布會現場透露的信息可見,大眾點評給百盛提供的解決方案并未跳出打通支付環節、線上下引流和場內運營優化等基本邏輯。但這套邏輯能否全然走通走順,最終還是回到上述三道坎能否邁的過去。
在躋身線上的過程中,百貨公司和互聯網、特別是電商的關系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從過去的完全競爭走向合作。但細數目前各大百貨公司的“互聯網+”轉型,大體可以一句話總結:接入了線上支付、做了微信公眾號,會員電子化以及搞了幾個還算不上成功的電商平臺。
面對線上,百貨零售業面臨的問題集中在三道坎上:會員等核心數據資產要不要開放?商品庫線上線下如何打通?以及最本質的,如果線下的最大意義是展示窗口,如何讓線上銷售留在百貨公司的體系內?
6月30日,在互聯網化探索走得很早的銀泰做了一場名為“新銀泰”的發布會。阿里投資銀泰一年,外界所見動作不多。5月18日,阿里新任CEO張勇成為銀泰商業董事會主席,同時兼任銀泰商業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銀泰創始人沈國軍卸任執行董事,徹底退出銀泰。這一人事變化被外界解讀為阿里全面接管銀泰。
因此6月30日的發布會備受外界矚目。面對媒體輪番詢問阿里給銀泰的新定位,張勇給出的答案是“銀泰是阿里航空母艦艦隊中重要的一艘艦艇”,他還比喻,“如果阿里是空軍,銀泰就是陸戰隊”;張勇還強調,“不是說我們(阿里)給資源,而是(銀泰)團隊要自己做出成績”。
張勇指出銀泰接下來的三個重點:人、貨和場,“人”指用戶營銷,“貨”是商品運營,而“場”則是物理空間。“傳統百貨要從一個坐商變成行商,實現人、貨、場的完美統一。”張勇說。
在“人”方面,張勇認為,阿里巴巴積累的3.5億的消費者數據,如果利用起來可以改變過去百貨公司選塊好地段,打個廣告就吸引客流的單一營銷模式:“如果說傳統廣告是機槍打蚊子,那阿里巴巴知道用戶的地理位置,消費偏好,消費能力,能夠為每個消費者進行數據畫像,能夠精準的幫助百貨公司獲得用戶。”
實際上,中國的百貨零售業態除了固定資產,一直將人,即會員體系視為最大的資產。過去,各大百貨公司通過會員卡、短信等方式維系的會員體系不可謂不精準。銀泰在過去和阿里合作O2O節日活動時,也曾做到快速積累數十萬會員的“驚人”戰績;和支付寶合作虛擬會員卡“銀泰寶”則是將會員、折扣和支付等環節快速打通的嘗試。
但這類模式的可復制性面臨考驗。對于線下商家,會員數據是核心資產,這類資產面對互聯網公司,要開放、要合作、要精準運營都面臨基礎的“信任”問題。阿里和銀泰的合作有資本護航,阿里實際已經將銀泰納入自身體系,信任不是問題。但對于其他商家,阿里的數據是不是可以白拿?自身的數據開放出來有沒有再次營銷的風險?這些問題都需要評估。
在“貨”方面,張勇認為,百貨零售業態過去僅靠出租地鋪,不碰貨的方式將成為歷史:“未來的百貨公司會越來越深度運營貨品,如果只是收取租金和扣點,那是沒有前途的。”在整個層面,張勇認為阿里幾乎是“世界第一”的商品數據庫,能夠給線下創造價值。而理想的形態則是,線上下品類打通,可以實時更新數據庫,訂單無論來自線下還是線上都可以快速處理。
百貨零售業態早已經意識到“不碰貨”的問題,過去幾年,自營體系、買手體系的興起都是 百貨業 在做“自革命”。就在發布會當天,銀泰的西選超市正式開業,進入跨境電商商超領域,貨品直營。財新記者現場看到銷售異常火爆,地下一層,1200平米,從位置到面積都算不上好。但試營業5天,流水每天過百萬。這樣的銷售業績甚至讓阿里也吃驚。銀泰總裁陳曉東介紹,在西選,已經開辟體驗展示區,商品直接來自天貓國際。
對于百貨行業,深入供應鏈需要的人、財等儲備,這些都很難一蹴而就。而另一邊,導購網站、垂直電商都在和線下百貨搶資源,資本和人力也更趨向線上。
除去自營,百貨零售要懂貨,另一個路徑是對接品牌商,銀泰商業對此已經做出嘗試,推出了“喵貨”。銀泰總裁陳曉東告訴財新記者,喵貨是基于銀泰杭州武林店的線上銷售嘗試,品牌定期推出商品。實際上,喵貨上的商品僅僅是武林店680個專柜中的72個,但銷售額已經達到一個中型百貨店面規模:“明年,我們希望能夠打通武林全店的線上下商品庫。”
讓品牌商能夠做到線上下庫存同步并不容易。在中國,品牌商的銷售體系大多是多級分銷,自身也很難做到線上下庫存實時更新, 百貨業 主要想打通線上下商品庫,甚至需要和同一品牌在不同商場的不同經銷商做溝通協調。最終,數據分享給業主,除技術之外,還存在成本和信任問題,這樣的努力到底能帶來多少流水?百貨公司還需要給品牌商可見的成績。
此外,電器等標品在線上下庫存同步的難度遠遠低于服飾等非標品,而百貨經營的主體正是非標品。
談到“場”,張勇認為,互聯網公司能做的是將實體店的寸土寸金發揮到極致,要改變消費者在商場內的動線,增加進店銷售,也增加離店銷售。
今年,基于和銀泰的實踐,阿里推出了名為“喵街”的應用。喵街實際是一款服務商場的APP,負責人馬學軍告訴財新記者,首批已經接入天虹商場等合作伙伴,很快就將進入北京、上海。喵街的基本邏輯是打通線上線下的會員積分,線上消費的積分可以到線下兌換。無疑,這是線下引流,雙向營銷的好辦法。但要顧客能夠留在店內并且形成購買力,特別是重復購買力,需要的仍然是線下精細化的運營。
就在“新銀泰”發布會的同時,上海另一場百貨巨頭和互聯網公司合作的發布會也在進行中:大眾點評與百盛商業集團(下稱“百盛”)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大眾點評將為百盛遍布中國34個城市的60家分店提供O2O解決方案,方案包括移動官網、情景感知、O2O引流、團購、預約排隊、線上支付、會員回饋體系和大數據等。
從發布會現場透露的信息可見,大眾點評給百盛提供的解決方案并未跳出打通支付環節、線上下引流和場內運營優化等基本邏輯。但這套邏輯能否全然走通走順,最終還是回到上述三道坎能否邁的過去。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百貨業“互聯網+”核心數據要不要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