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產品同質化太嚴重。一時間,全朋友圈都是面膜、酵素梅、減肥產品,不是思埠就是韓束。面膜流行的原因是,消費頻次高,使用需求大,無需教育市場,但問題是,幾片成本價20元不到的面膜,硬生生給推成幾百元的價格,真的合適嗎?一個商家把面膜做好后,后面的商家全部跟風,能賣點別的產品嗎?有人開玩笑說,微商賣的面膜,都夠中國女性用個十年的了。
問題二:夸大宣傳。一個QS標食的普通梅子,硬生生被造出10來種醫學治療功效。一款面膜,硬是造出了中科院研究技術,某某專利技術。一款普通保健品,號稱一周減30斤。因為微商的監管體系,沒有天貓或者線下這么嚴格,所以微商圈里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夸大宣傳的產品。
問題三:過度包裝。到香港去注冊一個新公司,就敢號稱海外集團公司。一個商標剛注冊三個月拿到TM,就敢稱為百年品牌。明明團隊沒有幾個人,號稱上萬人團隊。明明沒有自己的研發,卻到處說自己成立了專門的實驗室。明明借路人的車拍個照,就說是做微商賺的。拿著一大疊快遞單,顯示自己發貨數量有多龐大,拍一張倉庫圖顯示自己的備貨量有多大,這些都是移花接木而來,不足為信。微商,正是因為過度包裝太嚴重,失去了商業的實事求是和正常發展規律,導致了很多人的誤解。
問題四:資質不全。微商里銷售的很多自有品牌的產品,沒有生產許可,沒有銷售許可,沒有資質認證,沒有報關單,甚至有些連商標也沒有。政府對微商的監管,一直處于半真空狀態,導致了微商里的很多完全不合格的產品,照樣可以靠著概念銷售很多,越虛假越繁榮,但是越繁榮的背后,是不可持續的產品力和品牌力。同時,給微商行業帶來了致命的口碑影響。
問題五:類似于傳銷拉人頭。社交經濟的本質在于通過社交關系帶動商品的銷售,但這點卻很多商家用于在微信端搞傳銷,沒有實際銷售的產品,要交錢才能進入成為一員,贏利來源在于不斷的介紹新的人進來付費成為體系中的一員,線下的傳銷模式我們不少見,微信上更是提供了這樣的土壤,對于這種偏離正道的社交經濟形態,越早打擊越有利于行業的正常有序發展。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揭秘現在微商存在的幾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