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過淘寶店的都知道,淘寶的思維是流量、數據、轉化。而微商的思維主要是朋友圈、熟人圈,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要玩轉微商,必須具備微商思維,其中,最主要的有八大思維:
一、產品思維
(1)拋棄賣貨思維。現在是一個產品極大豐富的買方市場,用戶的選擇權非常大。即時你微信上有5000人,也不能說5000人都是你的好友,你也不知道誰是你的好友,可能只有100人是你真正好友,其他4900人不過是一堆數字而已。所以不要只會粗暴的打廣告,絕大多數人是反感被銷售的。
(2)淡化產品炒作。絕大多數微商把重心放在了產品的炒作上,而沒有放在產品質量上,試圖通過廣告來提升產品的成交。而微商產品的銷售,最終還是要靠產品本身來說話的。凡客誠品的衰落,盡管有很多原因,但產品質量不過關是其最大的敗筆。
(3)個性化定制產品。對于微信這種基于社交的微商平臺,如果我們把重心放在標準產品上,基本沒有什么出路,標準產品對產品的研發速度、技術水平、生產能力、價格管控、銷售渠道、物流效率等方面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但是我們把重心放在產品的個性化、人格化、定制化方面,就可以大大滿足社交和社群文化的需要。
(4)服務提供商。由于微信用戶具有龐大的溝通、互動、社交需求,微商的一個很好出路,就是提供服務,比如提供文案協作、微網站建設、微信二次開發、微商培訓等方面。
(5)當前的微商是有中介的。盡管微信之父張小龍說:“我們要消除中介。”但不可否認,消除中介還是一個非常長期及宏大的目標。淘寶、京東等平臺,以及現在盛行的微商代理模式,都屬于中介,只不過相比傳統的多級渠道,縮短了流通環節而已。
二、社交思維
微商的節點是人,經營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移動互聯網在不斷蠶食傳統的以“平臺為本”的商業結構,同時在逐步建立以社交為鏈接的新商業生態系統。
(1)人是核心。PC電商以“流量+轉化率”為運營核心,把每個來訪用戶都看成是一個流量、一個點擊、一個購買來提供服務的。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終端是人體的智能延伸,每個參與交易的用戶都是活生生的人,服務將變的更加多樣化、更加有趣化、更加頻繁化。每個人都參與到了產品的需求調研、產品開發、產品定制、產品流通的環節中來。
(2)流量裂變。社交平臺本身就是個巨大的流量入口,用戶黏性比較高,大部分碎片化時間都沉浸在上面,如何把這些流量轉化成微商流量,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而其天生的媒體基因,更可以產生巨大的流量裂變。比如朋友圈有1000個好友,就可能影響到10000個、100000個,甚至更多。
(3)社交口碑。傳統的電商口碑和品牌的參考標準主要是銷量和評價,但有可能是刷單或刷好評的作假行為。而社交電商的口碑和品牌通過熟人間的N次傳播、分享,會成梯級形狀被無限的放大。因為微商發展客戶,一般順序是先熟人、再半熟人、最后到陌生人,沒有熟人傳播,微商根本做不起來。所以微商一般都很注重口碑、注重產品的品質。
三、信任思維
在商業社會,成交的最大砝碼就是信任。無信任不微商,被絕大多數微商奉為圭臬。每個微商都將以信譽來為他所代言的產品做背書。在信息化越來越對稱的互聯網世界,人與商品的關系也越來越對稱,人與商品背后的賣家關系也越來越強,而這種信任的增強會加速人與人、人與商品之間的流通。
(1)信用基因。傳統的電商需要依托第三方平臺來做信任中介,需要長時間積累和習慣培養。而社交平臺天然具有熟人關系的基因,用戶之間容易建立信任關系,能夠降低成交門檻。現在很多微商都是先付款再發貨的模式,就是有力的證據。
(2)信任關系。雖然熟人之間有信任基因,但涉及到買賣關系,其前提還是要與用戶建立良好關系,通過不斷的互動、溝通,產生足夠的信任。
(3)信任成交。對于微商來說,彼此信任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朋友之間的信任要靠時間的積累,所以,你會發現朋友圈只會刷屏的微商是多么的low,沒有提供價值,沒有產生信任,怎么可能成交?
四、分享思維
如果你要從事微商,就要學會分享,分享型經濟在微商身上得到了極大的體現。很多微商不會分享,也不愿意談起自己的經驗。這樣的話,怎么可能影響我們周邊的朋友,怎么可能讓他們信服,怎么可能在朋友圈建立品牌?
(1)信任分享。基于朋友圈的微商是一種信任經濟下的分享經濟,先有信任,后有分享。如果你不信任你的產品和服務,那就不要做微商。如果你從事微商不分享,那你永遠是個秘密,永遠做不好微商。
(2)分享成就熱點。在微信上、微博上,經常會看見一些事件,一些產品,不知道什么原因就火了,從而會帶動一大批相關的熱點現象出現。究其本質,就是其特殊的社交媒體屬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分享,才會快速引發熱點的發酵到引爆。微信上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生產者,還是信息的傳播者。
(3)分享成就生意。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人,都要進行銷售和被銷售,誰都無法逃離。表面上很多人反感被銷售,本質上,是因為你的銷售水平太低級了,侮辱到了他的眼睛和智慧。只要你能比較有技巧的提供價值,帶來樂趣,絕大多數人會一笑而過,不要認為他不知道你在向他銷售,只是他可以接受這種方式的銷售。
(4)自我分享。這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你在你的朋友圈,在你的公眾號,在你的微博中進行分享,其實就是在向客戶銷售你的知識、見解、情感、技能等。
(5)經歷分享。經歷多了就變成了一種經驗,實踐多了就變成了一種技巧。每一次的學習成長、每一次的微商實戰的分享,都是一次自我營銷。有些客戶會因為和你產生共鳴,轉而變成你的鐵桿伙伴。
五、媒體思維
對微商來說,人的社交形式發生了變化,信息渠道也變得越來越碎片化,人成為信息傳遞的重要環節。從微薄時代,到現在的微信,粉絲的數量和質量顯得越來越重要,相應的,也要求我們的傳播水準要越來越高。
(1)差異化營銷。
張小龍說:“我們鼓勵有價值的內容和服務出現在公眾平臺里面”,潛臺詞就是“要為你的粉絲創造價值,即使你需要銷售”。舉個例子,李靜通過“美麗俏佳人”給粉絲講如何變的更美麗,順便銷售自己的化妝品,就顯得比較能接受;羅振宇通過“邏輯思維”,給粉絲提煉書中有價值的知識和觀點,順便賣賣書、賣賣月餅,也沒有什么問題。
當前,微信公眾號中的內容同質化嚴重,粉絲都不愿意轉發,2016年微信出臺措施大力鼓勵原創內容,打擊盜版抄襲。所以我們要明白,策劃差異化的內容應該是微商突出重圍的有力舉措。
(2)情感營銷。說起情感營銷,很多人會想起動之以情的說服客戶,我們不能把讓客戶內心的憐憫當成我們銷售成功的標尺。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服務客戶,這才是回歸朋友圈營銷的核心,也是情感營銷的本質。專業就會成長為專家,專家就會產生信任,信任就會產生成交。
(3)創新傳播手段。好的產品+好的體驗,一直是營銷的本質。沒有人喜歡千篇一律的刷屏,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是向往變化的、新奇的、便捷的。
(4)傳播裂變。裂變的基礎是你推送的內容好玩、有趣,有價值,粉絲心中有滿足感、有炫感,這樣才能引發傳播裂變。原來微博比較火的時候,通過大V這樣的超級節點,就能引爆一個話題。雖然微信的中心節點并不明顯,只是一個個圈子,但很多傳播面廣的內容,都是通過圈子的裂變產生的。現在微商中盛行的代理制,就是一種傳播裂變。
六、團隊思維
中國有句話叫“獨木不成林”,所以做微商就要有團隊思維。懂微信規則只是基礎,知道怎么跟粉絲玩,才是最重要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你可以組建一個線上團隊或線下團隊,這和管理一個公司是一樣的,你必須建立團隊規則、需要持續激勵團隊,打造團隊凝聚力,提升團隊力量。
微商已經從野蠻生長進化到精細化操作,從單兵作戰到團隊作戰。個人微商精力有限,覆蓋面窄,抗風險能力差,所以,要想做好微商,必須搭建自己的團隊。
七、圈子思維
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這個社會形成的各種圈子,比如說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等。微信朋友圈為官方的定義上就是一個小眾圈子,具有私密性和小范圍性。但隨著低水平微商在朋友圈的充斥,很多朋友逐漸開始保持距離。這不得不說是個遺憾的事情。
在這里,隆重推薦一下線下圈子,微商最精準的客戶應該在線下,是粉絲質量最高的圈子。線下新朋友和我們沒有距離感,線下活動也很多,你可以參加線下沙龍、參加培訓、與線下資源合作等等。
八、品牌思維
微商朋友們一定要有這種觀念:吸引過來的粉絲比我們主動添加的陌生人質量高很多。
主動添加100個陌生人為好友,不如主動吸引一個真正的粉絲。優秀的微商身邊,總有這樣的代理和客戶:哪怕我們的產品比別人貴,也有人愿意買,你代理什么產品,人家就買什么產品。因為品牌吸引,已經把陌生人變成了粉絲。
粉絲買東西只有一個理由:我就喜歡!所以要想做好微商,你要努力成為客戶心中的品牌,客戶心中的明星,你在客戶心中,應該是形象好、氣質好、有內涵、有寶貴經驗、有個性、有正能量的那個家伙。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微商8大核心思維,95%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