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對小商品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的第一個10萬元是從小商品批零經營中掙到的。和成千上萬的小商品經營者不一樣,大學畢業后曾在一家日本貿易公司擔任過總裁助理的王山很早就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2000年,王山經營“上海均一”小商品特賣會,專賣價格為10元、15元的商品。當時的“上海均一”幾乎進入了上海所有的中檔百貨公司。生意最好的時候,“上海均一”在10天之內,把匯金百貨的小商品特賣會營業額做到55萬元。
當時進貨在義烏小商品市場,王山每周都帶著10萬元現金跑去采購,繁忙之際一周要去兩次,經過頻繁的跑動,王山總結出一個規律:“這里的產品質量沒有保證,但肯定可以保證的是20%~30%的次品。”為了保證商品質量,采購來的每件商品必須經過檢驗。電吹風,一個個吹5分鐘;打火機,每個點10次,檢驗合格才拿去賣,不良品種扔掉。“關鍵是我賣得心安理得。”王山說。“上海均一”除了做商品特賣外,還經營著另一份生意:從1997年開始幫日本百元店采購小商品。每個月,王山經手的上百種小商品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然后上架到百元店。踏實的王山一干就是10年。這10年的小商品采購和外銷經驗,讓王山對國內外的小商品市場早已熟稔于心,更看著日本百元店短短幾年時間快速擴張到3000多家的規模。日本百元店的最大特色在于經營一律為100日元(約合人民幣7元)的創意性日常生活用品,可謂物美價廉。
2007年5月,王山在朋友引薦下結識了冠福集團。王山有做“百元連鎖店”的創意和經營小商品的經驗,卻缺乏資金和穩固的平臺,冠福有充足的資金和良好的渠道又找不到合適的品牌,雙方一拍即合,最后決定成立上海智造空間,由冠福家用子公司“五天實業”控股80%,王山持股20%。
雙方敲定合作之后,隨之而來的便是5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2008年10月,第一家一伍一拾門店入駐上海市五角場商業中心,面積還不足100平方米。隨著規模的擴張,現在江浙滬地區已有40多家門店。目前一伍一拾門店平均面積為300平方米,還在嘗試1000平方米的旗艦店。
在做一伍一拾的過程當中,王山主導對日本百元店模式做出改進。把百元店單一的定價改為以5元、10元、15元價位為主,即每逢5元遞增的階梯式定價模式。王山針對百元店主營廚房類、紡織類、裝飾品類為主的商品結構作出調整,讓一伍一拾的小商品更具有差異化,他發現中國消費者對日常家居生活用品更加青睞,于是將一伍一拾的商品結構調整為以經營家居用品為主,洗化用品和食品為輔。
針對國內不少小商品生產商不夠重視商品細節的習慣,王山要求供應商對商品進行細化處理,增加鞏固產品質量的工序。比如,與加工廠簽單前,一定要求在杯子底部加入磨光工序,保證杯底不會劃傷桌面;塑料制品外表上的毛邊,一定要處理掉才算過關……多年的經營之道告訴王山,產品品質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盡管增加工序會增加成本,但寧可犧牲利潤空間,也要保證產品質量。”王山說。
王山把商品品質要求較高的日本作為采購首選市場,進口小商品占到一伍一拾總產品的50%。“消費者看到一些產品價位可能高些,因為是進口的,日本品質有保證。我從來不強調自己的東西最便宜,但可以保證最合理的便宜。”一些朋友跟他交流說,漂亮的東西完全可以把價格賣得高一點。但王山的解釋是:“不是靠附加值賺錢,更不是靠一個或幾個商品賺錢,我們靠的是全品線。”
盡管一伍一拾擴店進程順利,但王山不得不承認最頭疼的是缺少開發新產品的人才,“有些人是可遇而不可求”。不同于商場里“推銷商品”的模式,一伍一拾需要采購人員主動上門尋找符合品牌理念的產品,更需要研發新產品。“人才需要慢慢培養,用5~10年慢慢儲備。有些東西需要積累,實干比任何培訓都重要。”王山說。
未來兩三年內,王山希望隨著一伍一拾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公司快速進入“自主創意”時代,除了自主研發新產品外,也可以采用國外比較好的創意。他的目標是打造百年老店,“我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一伍一拾,但希望他們不討厭一伍一拾,這樣就是一個成功的企業。”王山說。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從10塊錢開始的千萬生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