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在網上引起熱議,網店經營者——主要是淘寶、易趣的賣家,擔心今后需收費、繳稅,增加經營成本;更大的群體——網購人群,則擔心最終將導致貨品售價提高。新浪(企業庫論壇)和網易分別發起的調查顯示,超過8成的網民擔心網店新規影響個人就業,不贊同網上開店要辦執照。由于網店經營者分布在全國各地,一些地方的相關部門也就此話題有所表態。
小荷尖角需養護
把辦照解讀成向網店課稅的準備,這是引起反對聲的最大原因。網店起步階段大多本小利微,店主幾乎沒有經商經驗,沖著網絡平臺免費的優惠,試探著開張。雖然不需繳納房租和額外的水電等費用,但如果網店的商品不能在加上運費后還比實體店便宜,買家是不會捧場的。所以,很多網店規模不大,利潤也不高,對任何收費都十分敏感。
固然網店有義務接受監管,但“辦照”和課稅抬高電子商務門檻后,是否會擋住一部分人的就業之路,同時影響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則有待商榷。專家認為現在就對小小網店課稅,得不償失,猶如蓮蓬未結子就把嫩荷掐下。主管部門應有扶持的耐心,相信有“接天蓮葉無窮碧”那一天的雄心,以及為電子商務度身定制監管規則的細心。
誰該辦照費斟酌
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公平合理區分網店的性質,從而決定是否需要辦照,也是分歧所在。
首先是關于“經營活動”的判定。哪些屬于帶有營利性質的經營活動、哪些屬于網友自己閑置物品的再利用——看起來簡單,但網上產品千奇百怪,似乎不好判斷。據了解,監管部門傾向于通過交易時間、交易次數、交易物品件數等判斷“經營活動”,但在有關專家眼里,這樣界定也不太準確。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指出,盡管可以參考以上指標對網上小店的“經營性質”進行判斷,但在經濟生活中仍存在“營業額大的不一定是營利,營業額小的也不一定是非營利”的情況。所以,判斷“誰要辦照”的考慮仍需更加全面。
其次,只有部分地區實行網店辦照制度,不同地域賣家顯然面對著不同的監管方式,因此很難避免部分賣家打擦邊球“逃脫”監管范圍——例如北京的賣家可以通過改換注冊地點,規避《意見》要求。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屬地管理規定”只適用于當地,可如果對電子商務行業進行規范,需要有全國性的規定出臺,目前這方面還是空白,難免會出現監管外的“漏網之魚”。邱寶昌是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專業顧問,他也表示僅通過地方規定很難管好互聯網,因為互聯網上的電子商務市場是跨地域、甚至跨國界的,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有效的、可操作的法律或者法規來監管。
亮照要亮得可信
盡管網絡上對新規的爭議很大,專家學者也有各種建議,但從總體情況看,絕大多數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都認為,規定能淘汰掉部分不規范的商家。從長遠來說,新規的出臺更是有益于電子商務的規范發展。事實上,上海方面同樣有為電子商務立法的打算。上海市工商局法制處處長劉建德表示,該市正在制定電子商務相關地方性法規,也規定了網上開店要辦理營業執照,并在今年5月將該條例的意見征求稿遞交有關立法部門。在他看來,電子商務“亮照經營”是一個發展趨勢,其背后的意義不是要不要辦一個證照,而是確保網上交易的安全,提高電子商務的誠信度。
亮照經營根本上對買家是有利的,平時人們去街邊小店吃碗餛飩也會注意一下有無營業執照,為何上了網就反對起亮照經營來?仔細看網友發言,并非他們雙重標準,而是希望亮照就亮得可信服,主管部門站穩公平公正的立場。一紙牌照,該有護優汰劣之效,而無借名收費之意。
專家提出,對于“誰要辦照”、“誰不要辦照”等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尤其在新規剛剛起步階段,可以放低標準,先從引導和規范做起。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網店入軌還需細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