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經濟之聲評論員王思遠點評:曲終人不散,2012電商血拼落幕。
王思遠:歲末年終,前兩天不知不覺中,一個“節日”過去了。2012年12月12日,電商行業今年最后一個大促銷日。相比“雙十一”的吹拉彈唱,好不熱鬧;雙十二,仿佛根本沒來過。所有人都像是一群精疲力竭的拳擊手,等待比賽最后一聲鑼響。商家煎熬了一年價格血拼,已無心戀戰;消費者經歷幾次瘋狂搶購后,購買力和需求也釋放殆盡。
前一段讀一本人物傳記,講到解放前一些青幫的故事,很有意思。說江湖中有的幫會,你看那些左青龍、右白虎,光頭彪悍的狠角色,其實都不是幫會大哥;真正的大哥是什么樣?貌不驚人,一伸手,五個手指頭沒了。一問,這個是大哥當年自己砍下去的,敢于用自殘來彰顯自己決心和恐怖的狠角色,有些人最后成了大哥。
不知道為什么,讀到這腦子里一下就出現了折騰了一年的電商行業。這種瘋狂就像過山車,轉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年初,商家們知道資本環境不好,仍信誓旦旦,春節前后幾波促銷算是暖場熱身;6月到8月,短短三個月間,七大電商的價格戰打到極致;尤其是6·18和8·15兩次大促銷成了大戰的高潮,也成了行業的轉折點。客觀說,當時號稱“史上最強”的價格戰本來是好事,至少讓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都知道了買電視,在網上買便宜;但后來事情變了味兒,隨著所有人都拿出了打光最后一顆子彈的架勢,以及各處飄揚的“全網最低價”口號,電商們無意中給對手和自己都挖了坑,真按這個游戲規則出牌,誰也扛不住;但話說出去了,不干就丟了口碑。于是先漲價后降價、大折扣商品瞬間被秒殺顯示缺貨等等,讓消費者對“虛假降價”“騙局”的投訴如山高,不僅各大媒體一片喊打之聲,連工信部都出來調解,電商行業整體品牌,一落千丈。
在這期間,業界一句“中國電子商務是最大的龐氏騙局”,引發整體反思。這話說,傷敵500自損1000的打法,犧牲健康度換成長度,“融資-虧損-再融資”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早晚有一天底子要漏掉。誰接最后一棒,誰就是替死鬼。
價格戰有害,這話說了好長時間了,但里面有必然性。一方面,占網購比例和營業額最大的,都是標準品,比如家用電器、電子數碼和書等等,這些產品本身沒有差異性,拼的就是進貨渠道、物流供應鏈等環節的成本;另一方面,玩家眾多,雖有強弱之分,但并沒有絕對的統治力級選手出現。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中國電子商務是最大的龐氏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