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淘寶賣家超低價賤賣商品,后以各種理由不予發貨,我認為這種借超低價賤賣騙流量是非常可笑行為,作弊必死。當然這個方法運用好的話,網店可以生意如火,客戶如水。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該怎么監管?
就此多名評論分析人士和速途網專欄作家通過微博參與了今天的話題討論,發表了精彩的觀點和看法。
Timy-多拿網(高級網絡營銷專員):你說的低價應該是一元購買的商品吧,之后不予以發貨。之前也留意過,那些淘寶店整個店就只賣那一件產品。自己曾經也做過一段時間的淘寶店,我估計可以有三個目的,一是利用這產品迅速聚財,就算是1元的,賣了幾萬件也聚了幾萬元了;
陳明宇(速途研究院分析師):流量是要成本的,低價促銷是目前獲取流量成本最小的方式,所以很多人會去做。但是超低價、不發貨行為,性質就不同了,如2元包郵,這些很有可能就是詐騙行為,騙取用戶有效信息,然后倒賣信息。監管處理是需要時間的, 這個時間段,就足夠騙子獲取幾萬用戶的信息了,尤其是在節日活動期間。
阿佐(網友):是啊 我想不通 如果是倒賣顧客信息,這個不就是自己搬石頭砸自己腳么,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后續要是差不此人,淘寶是不是也該笑了。
黃嘉榔(電商觀察家):三點的思考:一、賣家明知道這樣子的方式的后果是封店處罰結束為什么還要去做,是不是說明淘寶的監管存在著另一條利益鏈條;二、網絡信息的保護納入法律中,低價賤賣的騙局也是最近最瘋狂,是否說明這類的商家在做最后的收集;三、消費者心理,做過淘寶的都知道一個店被傳播是很難,為什么能夠傳播?
黃澤楷(資深電商觀察家):這個其實不是低價引流,據我了解,這就是赤祼祼的詐騙行為。這種好像是近期興起的。就是以超低價吸引用戶,讓后就不發貨。甚至過了一段時間店都關了。這只是部份人賺快錢的行為。與商家無關。
王祚義(速途網記者):時至年末,這個只不過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很常見。商家在節假日期間進行低價促銷,這個無可厚非。然而以各種理由不發貨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則構成一種欺騙,沒有誠信。這種做法或許會給商家帶來一時的流量利益,但是久之,終會被用戶所識別,而該商家也會被“上帝”多厭惡。這是一種慢性自殺的做法!
張雨芹(速途網評論中心編輯):這些淘寶店主,正抓住用戶“就算買了不發貨,幾塊錢也沒什么損失”的心理,來欺騙用戶,如果淘寶查的不夠嚴,讓他們順利引流量,順便宣傳了產品,所以我只能說用戶還是不要貪小便宜,這種騙局不能再信了。
網絡尖刀: 前幾天我們已經在微博上對這樣的事件進行了譴責,某些不法商家為了套索更多的用戶信息,于是開始鉆淘寶規則的空子,從而騙取用戶信息,捆綁出售!這是一種新型的騙取用戶信息手段,當然也詮釋了"貪小便宜吃大虧"的精神理念!淘寶騙局日益增多,到底誰來監管淘寶?我想才是更主要的問題!
李偉鋒(網站站長): 賤賣對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商家來說就是變相的刷信用刷流量,去年我說過了70-80%的店鋪前期都是刷出來的,店鋪信用與店鋪所賣的東西沒有太直接的等同關系,這不能單方的責備商家,因為商家需要融合適應淘寶才能生存,造成此果,問題應該是電商監管和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不是靠一人一己之力能改變的。
艾小麗(專欄作家): 淘寶白菜價賤賣主要有兩件獲利方式。一是利用時間差低價刷銷量,等銷量上去再恢復正常價,正常銷量慢慢上來,然后之前刷的銷量慢慢去退款。另一種更可惡的是賣家將獲得的海量準確有效的用戶信息,姓名、電話、地址等,進行出售,嚴重損害買家利益。淘寶目前也沒有效的監管辦法。總之建議大家別貪小便宜。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論道:如何看待網店低價銷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