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普路上的服裝店們
“杭州貝塔”在通普路開了四年,這里有城西花鳥市場和城西最大的超市,人流量很好,小區的房租現在已經賣到了三萬多,簡單的兩居室也要租到一個月三四千。附近社區里的居民也都算是消費能力很不錯的,按照傳統商業邏輯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地帶。
但我們卻一直看著這條街上的店鋪來來往往換了四年,割韭菜一樣一茬接著一茬。尤其是各種看起來還不錯的“服裝店”,基本沒有撐得過半年以上不關門的。
固然有經濟的原因,固然有電子商務的沖擊,可在我觀察來看這些服裝店關門的核心原因其實是因為:
這里面不乏有很多堅持走自己風格和品味的店鋪,裝修和氛圍營造也會搞的蠻有特色,東西好價格也相對便宜,本來應該可以慢慢的持續做下去…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致命點:客戶是去超市時路過的,或者飯后“到通普路上溜溜彎兒,或者順帶看看衣服店”的,并不是沖著他而來。整條街并沒有形成“市”,人們沒有來“逛衣服店”的習慣。
即使慢慢形成了“市”,有人是專門來買買衣服的,可又因為自己的SKU不是很全,并不能滿足人們多次多風格的購買需求,于是這些人每次都不是沖著某個店鋪而來,而是沖著這條街,他們對于每個店鋪都沒有任何粘性,消費行為也極其的偶然,店鋪得到的每一筆訂單都像撞大運一樣等著天上掉餡餅。
于是他們所有店鋪從開張的第一天開始,就注定要等待著兩個結果:
1、這一帶的人流量慢慢蕭條,天上掉不下來生意了。倒閉關門。
2、這一帶的人流量越來越多,天上掉下來的生意越來越多…但房租每年要翻一倍,遠超過他們的收入增長。遲早還是會倒閉關門。
可他們又能怎么辦呢?
通普路上的電商們
前面寫過“通普路上的服裝店們”,我說他們只有兩個結果:
1、這一帶人流差了,他們沒生意倒閉;
2、這一帶人流越來越好,房租每年漲一倍,房租漲幅超過利潤漲幅,他們給房東打工到倒閉。
而大多數的賣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們貌似比他們多了一個臨時續命的毒藥:買流量,不停的買流量,不停更高價的買流量。而這個毒藥和“每年上漲一倍的房租”有啥區別嗎?流量永遠都不會是你的,是通普路上的“房東們”的。電商宏利跟你有關系嗎?你小而美就能活下去嗎?
但是!
最近我發現了一個“異類”。朋友在杭州城西再往西的一個地方開了個外貿服裝展廳,那邊的人流根本沒有。他的東西比通普路上的這些服裝店好不少,店鋪比這邊的門面大很多,但房租和這邊差不多。
他每天只需要在店里喝喝茶上上網,不用殷勤的拉客也不用磨破嘴皮去推銷。每年都會有很可觀的利潤。
能做到這樣是因為:他的顧客都是自己過來的,老顧客和老顧客介紹的朋友們。每到換季上新的時候,通知一下大家有新貨了,足矣。
我問他如果搬到這些街邊門面里,是不是可以更賺錢?答:我有病啊!賺的還不夠交房租呢。問到這些老顧客怎么積累的呢?答:當初通普路上開門店時積累的,因為我的貨真的很好,服務也很好,每個顧客都留了聯系方式搬家的時候說一下就行了。
沒錯,這是“通普路上的服裝店們”的第3個結果。
賣家朋友們,你覺得現在這樣走下去,自己的未來會是第幾個結果?
是必須開始“全網營銷”的時候了
早前我們的電商市場真的沒有什么“淘外流量”。所以大家不得不如我上面所說“買流量,不停的更貴的流量,不停的拼命的把收入和利潤都拿去平臺商那里買流量”。
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百度帶不來網購者。自從08年淘寶不允許百度抓取以后,中國網購者的行為路徑就已經跟百度沒關系了。
然后除了百度真的沒啥地方可以引來電商流量了。大流量的門戶網站和BBS的流量以CPM為主,對于品類不足夠齊全SKU不足夠豐富的商家來說,買這些流量是不可能劃算的,因為轉化率實在太低ROI低的過份;即使形成了購買用戶能夠再來可能也很小,很難真正的讓用戶一直記住自己,并讓他們形成習慣性路徑;另外還有網址導航站也只適合于已經有了品牌影響力的商家。
而現在不同,有社會化網絡了,有社會化電商網站了,有專門的導購網站了,有各種具備影響力的達人和自媒體了…
微博每天給淘寶帶去的流量已經百分之四五了,淘寶也正式看他的他的價值才進行了這次收購;每天經過蘑菇街、美麗說、逛的流量和訂單數已經遠遠超過一個中大型的B2C網站了;shopbop和亞馬遜每年在中國的銷售額遠遠超過了很多中大型B2C了,而他們的絕大部分流量來源是中國的消費達人和海淘導購站。
不過在這些地方引流不像在百度和淘寶那樣只要付廣告費就可以了(雖然需要考慮關鍵詞優化,但其實還是相對簡單的,至少有外包團隊可以幫忙做)。在社會化網絡里需要非常用心運營,需要從溝通開始從做朋友開始,需要有趣和親切。重要的是還需要靠更用心的商品、內容和服務吸引并留住。
雖然,這些人來之不易,可他們的粘度和傳播性都很強,愿意傳播且有能力傳播,可以人傳人,人帶人。會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環。非常值得當作長期投入。
我知道的一些女裝賣家每周上新時已經開始這樣組合推廣:直通車+微博大號轉發+群發短信+淘客+蘑菇街cpc。效果比老套路要好很多。
對于大部分商家來說,除了全網銷售,還必須開始開始考慮“全網營銷”了,也許這樣的營銷預算構成才算合理:電商平臺上的推廣費+社會化電商網站的推廣費+社會化網絡上的運營推廣費+鼓勵分享的分庸預算+更用心更專業的社會化網絡運營及策劃小團隊的建設成本。
推薦感覺自己在溫室里苦逼著的賣家們去看看正在熱映的《瘋狂原始人》這部電影。大家跟那幾位住在洞穴里面的野人真的很像很像。
我只想說:走出去,才有未來。
去消費者呆的地方,跟他們溝通
之前聊了商家們的“全網營銷”,簡單來說就是:別總守著電商平臺的慢性毒藥慢慢等死了,去外面找找你們的客戶吧,去消費者呆的地方,去微博、微信、導購網站、消費達人那里跟你的溝通,讓他們知道你并嘗試跟你產生關系。
但全網營銷做到這里,應該說只是剛開始一小半。后面還有更長的路需要去走,不能去開了個賬戶,買了一堆粉絲,然后天天群發垃圾廣告。跟營銷分不開的是“運營”,只有運營跟上才能真正的留住客戶。
說到“留住客戶”我今天來吐槽一下之前那些B2C和大賣家們做過的一些“留住客戶”的不成功嘗試:
自建社區。很明顯,沒有哪個神經病消費者會呆在商家的社區里天天轉悠,除非你做的非常非常有文化。最后發現那些社區里最多的帖子還是:投訴,然后一方面需要有人不停的“維護”,另一方面新的會員進來之后馬上看到的就是不好的東西轉身就跑了。
自己的手機APP。事實上消費者沒有興趣去裝商家的APP,因為需求很小也很不頻繁。即使被誘惑裝上了,也不會在打開第二次第三次。白白的浪費推廣成本。
自建聊天室、QQ群、…這里QQ群還算是相對有效的。但更多是對于母嬰和美妝類目,不少女裝類目的賣家早已解散掉了QQ群。原因也很簡單:一個人說你的衣服難看,全群的人都不買;除了說難看的那個多嘴婦,其他人都不會開著群通知。
自建旺旺群。哈哈哈哈哈哈!還是不說這個了吧。
綜合下來看,“全網營銷”并不是嘗試在自己的地盤設立“據點”,而是去消費者呆的地方,跟他們溝通。比如,微博、微信、導購網站,因為一來那些地方他們常去,二來在那些地方他們不會對你太有戒心(在你的社區,他們打心里不會相信你是公平的)。
有人留言說,別扯了比“全網營銷更重要的是全網銷售”。這還要說嗎?這一個是貨的問題,一個是人的問題,其實他們沒必要放到一起比較。去更多的地方當然沒錯,而且已經大家已經開始這么做了。
商家在社會化網站上干什么?
前面說商家應該“去消費者呆的地方,跟他們溝通”。于是就有人問“溝通”什么?至于溝通什么,不同商家需要的內容可能不同,但我覺得原則很簡單:跟他們做朋友。
微博
我們不得不承認:正常人不會去關注一個天天發促銷信息的“官方微博”,但他們喜歡通過微博分享和投訴你,他們的朋友也喜歡看這些。
那么在這些微博上,我們該做的是不要裝“官方”而是“交朋友”。不要總是發廣告而是鼓勵他們去分享,不用害怕投訴和被別人評說而是快速認真的反饋和售后服務。另外,奉勸所有商家趕緊改掉你們微博和微信的昵稱,不要再叫“xxx官方微博”了,你怕粉絲跟你還不夠生疏嗎?
微信
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當消費者關注了你的微信,他就會當是你朋友。因為微信上的人都是他們的朋友。已經有很多賣家朋友告訴我,微信粉絲會問他們自己畢業了該找什么樣的工作、會問他們4個月的孩子做飛機好不好、會問他們自己的皮膚該買什么樣的護膚品。
當一個消費者旺旺上投訴時,如果幾分鐘內沒有反饋消費者就已經不在線了,下次消費者來的時候可能是在N天以后,那個時候他們會當你的反饋信息是幾天后來的,他們帶著來的是憤怒。而微信上他們一直是在線的,即使第二天答復,他們也不會那么生氣…
更多相關社區
不管是蘑菇街、美麗說、逛,還是19樓、豆瓣,首先他們并不是真的不歡迎商家,他們是反感上來就搗亂發低質量廣告信息的商戶,如果是一個認真創造內容的商戶,他們甚至會想辦法幫你打掩護。所以,我們到了這些地方真的不用著急馬上就搶走喇叭喊廣告,上去就狂發廣告貼的結果之后一個:被封殺。
其實在這些網站,消費者對商家會少掉很多防備和抵觸。跟他們做朋友,幫助引導他們做一些消費決策,會相對簡單很多。事實上,商家才是最專業的“消費達人”,只要你真心去做“消費達人”而不是只記得“推銷”,你一定能在這些地方混的不錯,也一定能在這里獲得客戶和口碑。
總之,不管在微博、微信、社區網站,用心的快速的答復消費者問題,解釋他們的疑惑,不敷衍不應付;除了向他們介紹你們的商品,還可以跟他們展示你的企業和服務理念,幫助他們做合理的消費選擇,像朋友一樣介紹自己讓他們認識比不停的推銷更重要。
我堅信:只要消費者和你成為了朋友,一切將接踵而至。
那些無用的溝通通道
有人說我不該鼓吹微博、微信、社會化電商以及消費達人對賣家的重要性,不應該忽略傳統溝通渠道對于賣家黏住消費者的重要性。
說實話,我打心里真的有點忽略那些“傳統溝通渠道”。因為他們真的可以忽略。讓我來逐個點評一下他們:
1、旺旺。
消費者來就是砍價或者資訊商品詳情的,多的不搭理你。偶爾冒出一個跟你聊天的,那是因為他寂寞了想泡你家客服妹子。
他跟你是純粹的買賣關系,在他心里你就是賺他錢的人,僅此而已。
還有很重要一點:除了淘寶小二和賣家沒人會保持在線,所以你想找他們也找不到。每次打開旺旺我都是因為要買東西,哭著喊著彈出一對留言都是買過的商家的廣告,他不僅不會去點,還會從心里問候一下你的親人。
2、短信。
單向溝通的垃圾廣告通道。你跟他發的信息對他來說永遠是垃圾廣告。甚至都不要以為什么節日問候有用,當發的商家多了,這就是垃圾,別說不是每個人都會被很多商家發,不被很多商家發的消費者有價值嗎?
為什么是垃圾,原因很簡單:
1)他是被動接收的,而且還不能拒絕;
2)他只能接受沒法跟你形成互動。
3)就是你的內容再好,有了上面兩點,從根本上他就已經不接受你了。
電商里平時短信營銷最好的轉化率怕就是唯品會吧,但也就2-3%,一般賣家能做到1%以上就慶幸吧!(隨著各種手機管家攔截垃圾短信的出現,基本上怕是轉化率也就0.1%吧)
想想也真可悲,還五分錢一條呢,不僅價格比那些騙子短信貴,人家玩了十幾年的“中三星筆記本電腦”,從來不搞啥數據分析不更新產品,轉化率都比你高。
3、郵件。
中國的郵件應用很簡單:大眾消費者平時不及時看郵件,你的郵件過去他看到的時候已經過期了;IT工作者及時看郵件,但對垃圾廣告已經有200%的免疫力了。
看看你的郵件轉化率有多慘,就知道了這個東西有多無用。如果你的轉化率不慘,請你先檢查一下幫你發EDM哪些人有沒有摻水。
4、QQ群。
相對還說這個還算不錯。對于母嬰和美妝類目挺好的。
但由于QQ群的設計里有個很有意思的功能“在群里的但不接收群的消息”,于是就導致很多賣家搞幾十個個500人的群,真正在群里活躍的人也就千八個。(這還不包括我之前所說的“一個人說你的衣服難看,其他人都不買”。當然,他們也會在群里問“你們覺得我穿著好看嗎”、“誰買過,覺得怎么樣”…往往效果還是有的)
還有啥傳統的有效的信息通道?歡迎推薦。我想不到了。
貨or人?
前面來興致噴了不少關于電商的東西,不少人說沒明白我想表達啥。
今天總結一下我的核心觀點:
1、商家們很悲催,這么幾年下來除了賣貨還是賣貨。不管是低價還是什么,拼來拼去都是在拼一個東西:優質供應鏈。
2、對于商家來說,只搞定貨的問題是不夠的,比貨更重要的是人,是消費者。不抓住、留住消費者,永遠都是在幫別人賺錢,沒有根基。
3、當下,三個問題是值得商家們重視的:全網銷售、全網營銷、全網運營。
全網銷售:不在某一個平臺上吊死。
全網營銷:盤活客流,多方引流。
全網運營:和消費者做朋友,建立根基,做長期的生意。
總之:貨和人都重要,人比貨更重要。缺任何一個就像缺了一只手。
賣家朋友們,您覺得呢?
只是個賣貨的
其實我不太愛寫關于電商社會化運營的文章。因為寫完之后總是有一堆人過來跟你說:你說的太對了,我們去年就發現微博和社會化電商的重要性了,今年年初就知道微信很重要了…吧啦吧啦…
有時候我忍不住回復:能給我分享一下你們社區運營的案例和經驗嗎,我想了解更多大家實際運作的情況。
于是,多數的回復有兩種:
A。哎呀,我們忙死了,一直都還沒開始做呢。一直想搞來著,但找不到合適的人啊,之前有個小姑娘負責,準備做微博微信來著,后來店鋪上新太缺人了就換到了那邊。你有什么合適的人選給我推薦嗎?我打算下個月搬完倉庫就開始干這事兒。
B。哎呀,我們注冊了賬戶一直不知道怎么運作呢。你能告訴我怎么拉粉絲速度更快嗎?有地方可以買到微信的粉絲嗎?
然后我就默默兩行汗…
心想:你知道重要還把人換崗?微信粉絲只有你自己能看到,你買粉絲哄自己玩兒么?別逗我了,其實你根本不覺得這玩意兒重要,你只是得趕個時髦,以后跟別的賣家聊天時顯得自己有遠見懂規劃,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個死賣貨的”。其實你只關心:明天能多賣多少單,今天能有什么免費的便宜可以占占。至于后天干嘛,真的忙不過來去想…
其實這種情況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每一次的交流都會遇到。所以,我都不愿意去各種聚會上分享“電商的社會化運營”了,因為我噴了一堆口水,大家又奉承了我一堆口水,到頭來其實啥行動都不會干,只留下滿地唾沫而已。
說白了,就是老板有意識,但根本不重視。中層看老板反正也就是腦袋一熱不會真重視,也就根本不當回事,下面的人嫌麻煩天天累個半死才她媽的不多給自己找個事兒呢。
有人說,是啊,沒辦法忙。不忙還是電商嗎?連我這個只負責在電商行業里忽悠的人,還天天忙到深夜呢。你都有時間參加各種沙龍和聚會了,沒時間把這當成個重要的事兒安排下去?
說到底,原因其實很簡單:這東西今天不能馬上給你好看的結果,短期ROI不好。一把鉆展、一個聚劃算坑位,馬上一半的訂單發不出去貨了,你看到效果了,爽!幾個月微博運營下來,看不到幾筆十幾實際的訂單,你真心沒興趣,只是別人在搞你不搞就顯得自己土鱉了;微博好歹還有個粉絲數在哪兒擱著,你看著就爽,微信粉絲也少,短期來看就是砸錢…
兩個字:短視。所以顧不上。
這就好像我們大家都知道健康很重要,甚至天天喊著健康很重要。而多數人到最后都是得了疾病或者身邊的人得了疾病以后,才開始真正有所行動。而電商這個行業才是剛剛起步的少年,那會考慮那么多啊。
確實只是個賣貨的
有人說我講話太狠,太狂妄。根本不知道他們其實做了一些嘗試。
我想說:我知道也看到了很多人在做嘗試,但其實“試了還不如不試”。磨磨唧唧走一步退三步的行動,還不如沒行動。
比如,大概去年這個時候我們說:平臺流量太貴了。一個點擊都一塊了,整體轉化率高的類目去外部試試吧,效果會更好。大家都附合,說:是啊是啊是啊!
大部分人死死的盯著直通車,求爺爺告奶奶要鉆展擠聚劃算,大家都還是一句話“忙,忙死了,真他媽的忙,發貨發不急啊,拍照又跟不上了,倉庫又得搬了…真心沒時間去研究哪些東西,我知道他們很重要…”
是的,沒有賣家不忙,不忙就說明你的生意有問題了。但咱能不忙的這么無辜嗎?
是的,很多時候你們去看了,去研究了。意識到這很重要了。然后,干嘛了呢?
派一個剛畢業的沒有啥經驗的小孩兒,又負責微博、又負責微信,還負責在蘑菇街美麗說上發垃圾帖子…然后KPI是粉絲數、粉絲數、粉絲數。搞個微博天天發廣告,搞個微信每天發一篇心靈雞湯,到處找人幫你拉粉絲,就死活不想著如何提高轉化率,如何擁有更多更方便的功能和互動,如何準確的掌握效果數據。(拿這個微信來說,到現在問我為什么能發一個商品頁、為什么有可以做商品分類的自定義菜單、為什么可以玩刮刮卡和轉盤的人里,都是B2C或者品牌商。而你們這幫賣家同行都問我啥呢?答:怎么拉粉絲…怎么互相倒流量…)
然后,今天公司大促,這小孩就得去幫忙發貨;明天公司聚劃算占了一個坑位,大伙都去忙聚劃算;后天…
好不容易過一段,這小孩剛上手一點兒,發現人家潛力不錯(可不嘛,在社會化媒體上泡著的人和天天對著客戶投訴的人相比,可不靈活很多嘛),馬上調崗去做更重好的事情:上新、版面優化、其他。
到頭來,有人做還不如沒人做呢。沒人做至少那邊還報了個希望,還念叨著微博和微信可能是個不錯的引流渠道,心里有個希望干活也更多動力。有人這么帶著瞎玩一遭,不花精力不花心力,就指望著趕緊來流量來訂單,根本不可能有啥真正的效果,然后很快得出個結論“微博和微信都沒效果”,根本不是我們這些苦逼賣家玩兒的東西,也就阿卡、格格他們哪些有“范兒”的去玩玩比較合適……再過一年,廣告費又翻了一倍,實在買不起的時候。看著人家玩的好的商戶自己在哪里總結“為啥我們不行”,怎么總結都不知道當初為啥斷了這條路的。
最后發現:大家永遠都知道社會化電商的運營很重要。永遠都是很忙,招不到合適的人。永遠都“我們可重視了,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做”。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網店運營根本:經營客戶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