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消費者,希望電商們除了促銷外,也能用心去了解顧客,提供一些差異化的、人們意料之外的服務。
我是一個網購愛好者(屌絲),跟很多白領一樣,喜歡網購下訂單,然后去前臺收一下東西,不用逛商場,就買到東西。這種愛好的養成,也是因為都市生活太繁忙,沒時間去購物,因此無可厚非。在體驗了京東、蘇寧、亞馬遜、國美、聚美、樂蜂、當當等電商后,總有些話想說,當然都是些閑言碎語。
沒驚喜
首先,我曾對電商不停的促銷感覺興奮,但頻繁之后就不再興奮,而是有點迷惑。不管是電商自己貼錢,還是品牌的特批價格,促銷確實實惠了消費者,但并沒有培養起消費者的忠誠度,也沒有帶來對一個品牌產生喜好所產生的快樂。現在的一些促銷信息網站,如什么值得買、天上掉餡餅等,提供各網站的優惠信息,這甚至毀掉了這些促銷的本意。因為電商本意是用促銷,吸引消費者常來網站買東西的,而不是去各個網站只買促銷品。
在無畏的促銷的同時,電商增加了短期銷量后,卻并沒有培養出用戶的忠誠度。我敢說,京東的返券確實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因為返給消費者的代金券,就好像一個秘密的獨有的誘惑一樣,讓消費者不得不去使用掉(利用網購上癮者的強迫癥逼其就范),但對用戶長期的積分呢,則很不足。
京東有積分,但一點不明顯,比如我對39元就免運費已經感覺無聊,我希望擁有不花錢就收到東西的“超能力”。我希望作為一個消費者,京東能額外的回報我,例如我生日,可以免費選一個59元的生日禮物(以前公司常這么干);七夕節,送我幾朵玫瑰好送人。對,就是小恩小惠,對于一個年消費2-3萬的消費者,這個你們是否值得提供呢。如果提供的話,我相信,有的人,會在公司臨時采購一筆物品的時候,豪不猶豫的在京東上展開搜索。
沒提醒
除了提供的額外驚喜不足外,電商也不會幫用戶推薦一些其喜歡的東西。比如,你經常購買某一品牌化妝品,但這次降價,電商也不會額外通知你,是不是應該建立一個站內小郵箱,每次登陸給你發幾條促銷信息呢。或者我曾經看過很多不同的貓糧,但沒有下單,而下次有促銷時,是否應該額外提醒我一下呢。
網站有如此便利,卻不去提供,而你知道傳統保健品是怎么做的嗎?近日我收到一個保健品的電話,說曾看見我買過葉黃素,我說是的,我常看電腦眼睛干澀,她就說現在正在促銷藍莓提取物,買一送一,藍莓對眼睛更好,我有興趣可以看看。結果很明顯,我買了,并且對這個服務感覺很“贊”。
沒信用
此外,電商還不太講信用。我很清楚,在賠本賺吆喝的時候,偶爾不守信用是很正常的,但卻不是卓越的企業所為。這種事,主要發生在第三方供貨商上。比如,購買的物品沒有發票,你投訴后,立馬又快遞過來;比如,給你一個滿200-100的促銷券,你購買后,過了幾天,提醒你定的物品沒貨了,讓你取消;又比如,你買的化妝品發現很稀,使用體驗很差……這些都是第三方干的事,而作為平臺的電商企業自然也負有責任。
上百萬種商品,我覺得標錯價格是很正常的,但強迫取消用戶已購買的產品,則是很粗暴的。如果是很大額的,尚可理解,有些不是很貴的東西,網站也不愿意為自己的失誤承擔損失,這就很沒有擔當了。
沒側重
電商是否就把自己定義為一個超市呢?如果這樣,那電商豈不是太簡單了。我們會去超市買鏡頭、相機嗎,我們會去超市買自行車配件嗎,我們會去超市買藥妝嗎,還是我們會去超市買發燒音響……
當人們對一個產品十分熱愛的時候,他們肯定會去更專業的店面去購買,首先全,其次專業,售賣者也具有相當的技術知識,甚至提供專業的指導,而電商不行。就算你買個佳能相機機身,尼康鏡頭時,電商也不會提醒你,“嘿,兄弟,你是要玩兩臺相機嗎?”因此,除了京東外,是否里面還應該有個相機行,有個 DIY部落,有個藥妝護理天地,或者有個自行車大本營呢?
偏愛吵架
除了以上這些不足外,還感覺電商很不好的一點,就是偏愛吵架,不知道嘴皮子功夫能解決的了什么問題。很顯然,大型電商,可能也就會剩下2-3家,而這2-3家也長期不會賺大錢,因此這是一個持久戰,大家還是為長遠著想比較好。
如果一個領域只注重打口水仗,我們可以發現,就如近期的網購化妝品,在假貨面前,面臨被全盤否定的嚴峻形勢。
所以2013年,作為消費者,希望電商們除了促銷外,也能用心去了解顧客,提供一些差異化的,人們意料之外的服務,并始終保持誠信的本色、給消費者帶來更心動的體驗。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電商網站們,一個消費者想對你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