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出平臺、數據和金融作為未來阿里集團三大戰略后幾個月余,淘寶即開始醞釀改版。對于此次升級,分析人士認為,SNS并非主要目的而是手段,其戰略意義在于對淘寶內部流量進行重新梳理,從而為“小而美”這一新形態的電商集群浮出水面搭建平臺。
站內流量結構優化
淘寶區別于其他互聯網營銷渠道,在于流量的純度和覆蓋人群,獲取用戶成本低,能夠形成價值洼地。但如今的淘寶顯然不是這樣的存在,相反,商家關于“得不到流量支持”“開店成本趨高”的抱怨卻未曾間斷。
“淘寶集市店鋪超過千萬,而頭部商家不足20萬。”分析人士指出,淘寶流量雖大,卻有相當的閑散流量又無法直接到達尾部或腳部的店鋪,致使大量長尾商品被埋沒在用戶視線之外,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
“很多用戶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他們每天有事沒事都會打開淘寶,但并非每次登陸淘寶都會買東西,就像到線下逛商場,成為一種習慣。”該人士表示,淘寶雖用戶的瀏覽軌跡已經形成明顯的偏好,但仍然存在部分流量未能充分調用,向來鼓吹的價值洼地其實沒有得到真正開發。
而在營銷方面,平臺以往更加注重從外部引流,而忽略了站內流量優化的重要性,致使淘寶的廣告資源集中程度高,且推廣多停留在高轉化率的營銷層,難以滲透到更多的產品,長尾產品的曝光度極低。
“處在尾部的商家除非產品特別棒,否則根本沒法活。”淘寶商家對于集市求生有著深刻感悟,在競爭越來越激烈與同質化的情況下,很多淘寶早期表現出色的商家逐漸沒落。
為此,淘寶急需通過改版對內部流量進行重新分配,從而以更加個性化、精準化的推薦方式來提升更多的產品曝光和流量變現。
分析人士認為,淘寶對流量進行調節后,將告別以往粗放型的方式引導流量,而是轉向高質量精準的分配,并借助SNS化的用戶關系來實現網站的訪問瀏覽,提升黏性和PV貢獻。
避免成為垃圾市場
天貓自淘寶剝離后,品牌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淘寶“低質”“便宜貨”的形象卻日益固化。
過去階段,淘寶曾苦心培養淘品牌,試圖來改觀消費者認知。而隨著淘品牌的“天貓化”,逐漸完成迭代升級,留下空白亟待淘寶市場去打造新的概念去填補。
“其實無論是天貓還是淘寶,經營理念都不能擺脫離義烏批發市場的思路。銷量和銷售額是考核商家的唯一標準,品牌意識沒有完全樹立。”一位有多年實體零售經驗的人士向表示,淘寶靠爆款制勝的經營策略是在高營銷投入和低利潤回報的前提下實現的,長期爆款策略最終將導致商家偷工減料,從而轉向“垃圾市場”。
淘寶要改變消費者以往的認知,就要借改版之際,突出生態鏈上新的市場藍海,即馬云所說的“小而美(Small is beautiful)”,或許會以產業集群的方式,成為淘寶市場繼淘品牌之后的下一個爆發點。
“有人說我想做十個億,很好,我們支持你,為你鼓掌,但是我們的重頭戲是幫助一百萬家(年營業額過一百萬的網店)。”在馬云看來,為小而美的電商提供足夠的流量扶持,每100個商品產生20個訂單,其價值遠超1萬個商品日均200單的“超級變態大”商鋪。
從前期準備來看,淘寶方面已經在著手為“小而美”的電商鋪路,包括一系列“尋找小而美”的推廣活動已經逐步上軌。而今年的淘寶集市“雙十二”大促,則有意識地強化“故事性”的重要,而非銷量。從官方的口吻判斷,這一基準將作為明年淘寶整體的“風向標”。
未來階段,淘寶如能在大數據挖掘、用戶行為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推薦和關聯銷售,運用數據和算法,讓搜索和推薦均能符合用戶偏好,產生更合理的流量結構,將讓更多有特色的中小賣家可以享受流量實惠,找到生存價值。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淘寶改版之內部流量大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