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品牌的溢價是需要一個發酵的過程,但是正因為品牌塑造過程的漫長,往往很多人覺的前期沒必要去做而忽視,但是在我理解品牌應該是代表著一種形象,而跟客戶的接觸就是這個形象在擴散和影響的過程,而這個形象可以是產品丶服務丶門面丶包裝等等層面上。
對于品牌的塑造其實是很多人都在摸索在研究討論,而我所說的可能僅僅是其中一個小點,不一定有用,只是個人在實際工作研究中一些觀點和建議
現在我簡單成兩個點來進行闡述:
一丶品牌與客戶的接觸點解析
二丶懸賞機制促進品牌提升優化推動
先看第一點:品牌與客戶的接觸點解析
![中小賣家網店初期品牌塑造之道!](http://m.gooddi.cn/file/upload/201410/31/09-41-33-77-1.jpg)
1.搜索進店
對于大多用戶而言,搜索還是客戶主要的習慣之一,尤其帶有明確的需求欲望的客戶群體,而搜索出來的頁面,每個店鋪第一跟客戶接觸的就是產品主圖,
而主圖最關鍵的作用有在于,篩選客戶群和引流。
比如我們用的主圖是全網最低價,19元包郵等等,那么吸引進來的客戶群體可能是哪些貪便宜買低價的人群,而那些追求品質的可能就不會點擊。
因此作為一個品牌,更多的是要考慮什么樣的主圖如何體現品質或者服務,比如“一年保修”,“品質生活,從包做起”等等,圖片拍攝等從質感角度出發。應用主圖篩選人群引入高質流量。
2.頁面裝修
店鋪的導航是否便于客戶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產品(挖掘產品的屬性特點,細化人群分類,思考進來的人群他們會怎么樣去尋找產品?價格?材質?還是款型?還是組合?)
品牌介紹是否具備屬于自己的品牌靈魂和特性,這個特性是否能夠打動我們最終想抓住的客戶的心理需求,對于包類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更多的是要突出感性方面的束縛。
詳情頁導購,是否符合客戶購買的習慣,這類人群真的希望看到頁面布滿了大量的關聯信息,優惠信息嗎?還是想先看到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在看有什么優惠或者搭配。(主有通過調查客戶和通過一些數據監測才能夠真正了解我們的客戶行為)
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提醒有沒有做到位?比如一些產品的注意事項等等?
3.客服交流
客服交流的過程中,用的語調用詞是否能夠提升我們的店鋪形象?是否尊敬客戶?
快捷回復中有沒有給人一種不一樣的優化?
有沒有對于一些特別的客戶問題進行記錄,然后進行解析找到最好的回復方式?
目前的催付方式是否會引起客戶反感,有沒有去統計下進行催付的客戶中有多少真正付款了?
建議建立客戶的回復優化機制
4.倉庫打包發貨速度及快遞的到貨情況
倉庫的發貨速度目前是如何的?一般客戶下單平均多久操作發貨?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快遞的平均到貨速度如何?通過數據分析,來確定不同的區域可以優選不同的快遞,從而提升客戶收貨的速度的體驗。
售后人員,有沒有記錄好一些服務差的快遞點,對改善做好前期的信息準備
快遞提醒及跟蹤的信息優化
5.客戶開箱體驗
包裝
售后卡
溫馨提醒
祝福
驚喜
攜帶便利性
反饋有禮(收集客戶的購物體驗)
………………
6.售后體驗關懷
重在于主動出擊:比如客戶收到貨半個月(客戶對產品還有記憶性的時間點)我們主動通過短信或者郵件詢問客戶對產品的使用情況,目的在于給客戶再次記憶我們的品牌,同時客戶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關懷,加深對我們品牌的記憶力。
尤其是給我們差評的客戶,通過電話深入了解客戶的不滿和抱怨,從抱怨挖掘商機。
二丶懸賞機制促進品牌提升優化推動
1.內部懸賞
問題找茬:通過公司內部,每個月收集一次關于品牌的問題,從上面分析的各個層面去找,對于大家認可的或者發現問題性比較大的問題發現者給予獎勵,鼓勵大家主動去發現問題!
問題優化建議:對于所發現的問題,做成一個任務表,給予公司員工去接,接任務的人員可以根據任務的難度可選擇個人或者組團解決,出具體優化方案,通過審核的方案則能夠獲得對應的獎勵。比如說品牌文案撰寫等等方面
特殊購物體驗分享,把自己比較特殊的購物體驗進行分享,并且能夠給公司帶來借鑒的則能夠獲得鼓勵。
2.民意調研
比如可以在我們的頁面做一個調查頁面,(參加調查的必須是購買過我們產品至少一次的客戶)
對于參加的客戶給予一定的獎勵,調查的方向可以針對服務,品質,客服丶價格性價比等等方面。
獎勵參考:
每個參與的客戶都能夠獲得全年包郵卡和一張10元優惠券(目的也是讓客戶去使用購買)
抽出10名可獲得5折購買新品
抽出3名可獲得免費贈送新品(吸引老客戶去參加調查)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中小賣家網店初期品牌塑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