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下單過程中,還有很多很多問題,無法一一描述,只能挑有共性的一些來闡述。
其實找工廠,對服裝圈子里的人,并不難。工廠找到之后,下單才是真正的難點。根據我自身的經驗,我覺得,下單模式是電商建立服裝供應鏈最核心的環節。沒有之一,就是最核心的
現象一:電商給工廠打樣,聽到工廠報價。直接反應:怎么你們工廠報價比批發市場還貴。那我還干嘛自己做,直接批發就好了。
解釋:批發也是工廠做出來的,因為一次生產的量比較大,所以單價就下來了。即使加上批發檔口的利潤,也比直接找工廠做小批量訂單的價格要低。各位電商圈子的人,以后切忌不要問這樣的話,會被工廠BS的
解決方案:浮動價格制。在合同上約定好,隨著補單數量,逐步降低單價。比如首單100件,成衣價100元/件。翻單到500件,價格成為80元/件。翻單到1000件,價格70元/件。翻單到2000件,價格65元/件等等。電商可以根據這個成本比例,核算自己的售價和推廣折扣。如果遇到開始價格很低,你要小心了,這種工廠往往比較坑人。坑法:等你賣火了,開始翻單,他就開始漲價
現象二:雙方談訂單,工廠問你們總量多少,電商回答:不確定。工廠開始搖頭,心里在打退堂鼓
解釋:工廠最需要的不是利潤最高的訂單,而是最穩定的訂單。如果你只有一單兩單,你就算給翻倍的利潤,工廠也要考慮機會成本的問題。如果你能長期提供一定量的訂單,即使利潤微薄,工廠也愿意承接
解決方案:電商訂單平準化=新款+翻單款+常青款提前下單。這一點是目前很多電商做不到位的地方。供應鏈的建設,其實應該是電商為主導,而不是工廠主導(訂單在你手上,工廠怎么主導?)。為了打造良好的穩定的供應鏈,電商自己必須先把訂單平準化。也就是每周每月的訂單總量是基本差不多的。服裝供應鏈能夠接受的訂單彈性大概在+/-30%左右。做到這一點并不難。首先,上新頻率幾乎是固定的,也就是新款量每月都差不多。其次,翻單總會有,只不過季初和季中的翻單相差比較大,這個差異要靠常青款提前下單彌補。現在能在淘寶天貓活的比較好的電商,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基礎銷量比較好的基本款式(即便是走設計師風格,也有一些基本的款式是一直在銷售的)。有了平準化訂單,你跟工廠談,10家有9家愿意做你的長期供應商
現象三:電商忽然發現某款爆起來了,然后需要緊急追加。于是一個電話打給工廠:**款我要再加300件,很急很急,一定要幫忙啊。工廠苦笑:單子都排好了,沒辦法插單進去
解釋:工廠的訂單前期準備大概需要3-5天,不同的訂單,其生產線人員的排序是不同的。因此,插單的事情,并不是象電商想象的那么容易,一句話就能搞定。
解決方案:電商自己協調訂單,新款押后。遇到緊急訂單,如果工廠有難處(肯定有難處,只是工廠愿不愿意告訴你),電商必須自己決定把某幾個款押后,一般都是新款往后排。因為新款的銷售是未知的,而這個緊急訂單,是能夠迅速帶來銷量的。舉例:下周生產的有ABCD四個款式,其中B和D是新款,要新插入一個300件的E款,就可以把BD拉下來,變成下周生產ACE。至于新款怎么辦?如果你只是要拍照的,用樣衣即可拍照。如果你是實際要售賣的,可以暫緩3天發貨,這個跟買家解釋一下,一般都沒有太大問題。況且,新款剛上來,真正購買的并不會太多,影響也不大
現象四:電商要報活動,但是不知道能否批下來。提前跟工廠打個招呼說要準備2000件的貨。等到活動批下來了,一問,工廠根本沒有準備。電商急了,只剩下3天了,哪里變出2000件貨來。。。
解釋:以后不用有這個指望了,除非你付錢了,否則工廠不會給你準備上活動的貨的,工廠通常都是保守主義者(如果太激進的,這家工廠大概早就倒閉了),他們不可能去做冒險的事情,即使你說有80%可能通過,也沒用的
解決方案:無。我個人是不贊同報活動的。雖然這已經成為電商的常態。從供應鏈角度來看,做活動的款式,匆匆忙忙的趕貨出來,品質都是很糟糕的。為何活動之后DSR很低,退貨率很高?固然有一方面是買家沖動購物的緣故,但活動款的品質差也是很大的因素。我自己做過聚劃算的5000件連衣裙,5天趕出來的,那品質差的都沒臉見人,可是電商客戶還是一下子都賣掉了。我都不知道售后要花多少精力。關鍵還在于,這么差的貨,要損失多少口碑。
關于這件事情,我有一個想法,未經電商朋友驗證, 僅供大家參考。電商可以確認要用那個款做活動,做多少件。即使這個活動報不上,也要做其他活動。總之,就是把活動款式事先計劃好,而不是因為某個活動臨時準備。這樣做的話,供應鏈就沒有問題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服裝行業供應鏈環節的三大疑難問題分析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