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內衣和服裝零售商ETAMDéveloppementSCA(TAM.PA) 艾格 周一表示,公司于周三正式強制退市。
6月7日,Milchior家族旗下的Finora聯手Tarica和Lindemann兩大家族宣布以每股49.3歐元的價格對ETAMDéveloppementSCA進行私有化,較要約前一交易日公司收市價32.51歐元有高達53.8%的溢價。
由于三大家族對ETAMDéveloppementSCA合共持股高達96.28%,同時擁有97.92%的投票權,該收購只要經過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簡稱)的批準后,ETAMDéveloppementSCA即可強制退市。
AMF已經于7月18日批準了ETAMDéveloppementSCA的私有化方案,公司于7月21日正式開放交易,10個交易后退市。
上月底,ETAMDéveloppementSCA同時發布了二季度及中期業績,該集團二季度中國銷售仍持續低迷,高雙數暴跌。
截止6月30日二季度,ETAMDéveloppementSCA中國收入暴跌28.7%至4840萬歐元,可比基礎上跌幅仍達到20.2%,中國銷售亦拖累集團二季度收入下跌3.2%至2.755億歐元,可比基礎上,集團二季度整體收入跌幅3.5%。
該法國集團表示,中國市場自4月份宣布管理層變動后開始精簡成本重組計劃,包括關店進行單一倉庫物流操作,除降低成本外亦推進過季產品銷售
由于中國市場急轉直下,ETAMDéveloppementSCA重新聚焦歐洲市場,同時發展在線渠道業務,截止二季度該集團在歐洲新增92間門店,其中81間位于法國本土之外,這些新增店鋪刺激集團歐洲中期收入有3.4%的增長。
截止6月30日,ETAMDéveloppementSCA全球共運營3767個銷售點,其中987間位于歐洲,2442間位于中國,另有338間國際特許經營店,上半年期內,集團新增21個內衣銷售門店以及5間1.2.3品牌門店,而中國市場期內凈關閉154間門店。
誕生于1916年的ETAM由MaxLindemann創立于德國,初始業務為內衣及襪子,隨后品牌迅速擴張至歐洲其他主要國家,而公司的發展壯大主要由于有賴于法國人MartinMilchior,他于1933年購入21間店鋪,并成立SociétédesEtablissementsMilchior,同時在法國里爾建立工廠;1958年,兩大家族將生意合并最終成立ETAM品牌。
ETAM一直走在時代前列,抓住每一個趨勢,從女權主義風格到色情風格,同時在1980、90年代則精于庫存管理。
1994年,ETAM進入中國市場,是該品牌的轉折點,隨后中國市場成為該集團最大的市場,更重要的是,品牌在中國采用的采、制、銷一體化模式,成為隨后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慣用模式。不過與此同時,品牌在歐洲的英國、意大利市場則遭遇挫敗。
在浮浮沉沉中,ETAM的真正墜落始于金融危機,不但歐洲市場發展不均衡同時遭遇新晉快時尚品牌H&M和Zara的嚴重沖擊,其中國市場建立的壁壘亦被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激進擴張打破。
因此,可以說,中國市場是ETAM國際擴張最成功的市場,而其過去10年的衰退,同樣源于中國市場消費者口味快速變化及視野開闊。
Kooka?澳洲代理商Magi從Vivarte手中收購該品牌
與ETAM類似遭遇的公司和品牌不在少數,其法國同胞、該國最大服裝集團之一VivarteSAS亦有類似的情況。
上月初,VivarteSAS向澳大利亞的MagiEnterprisesPtyLtd.出售女裝時尚品牌Kooka?,而該品牌在90年代末和00年代初曾通過高端商城渠道深受中國富裕消費者喜愛。不過,目前Kooka?每況愈下,2016年僅錄得7600萬歐元的收入,該品牌于1983年由Jean-LoiuTepper、JacquesNataf和PhilippedeHesdin共同創立,1996年被VivarteSAS收購,目前在法國、西班牙和瑞士設有195間門店,員工約500人。
除法國集團ETAM和VivarteSAS,不少中國內地消費者耳熟能詳的香港品牌如BALENO、Esprit等品牌目前在內地市場的銷售都相當低迷,其主要原因為國際快時尚品牌的競爭以及中國消費者更傾向于電商渠道購買。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Etam艾格今日正式退市 在華門店共有244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