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養生觀念興起、關于外食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討論也越來越多,除了讓人們更加注意自己的飲食狀況外,更有部分有能力與時間負擔的民眾,選擇開始自己料理食物。然而,自己煮真的比較健康嗎?
我們或許能夠控制少加些油鹽、盛裝在更干凈的器皿中;但是生鮮食材從產地到家里,又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呢?你又是否想過,通路究竟是如何保存這些即將進入自己與家人口中的「生鮮食品」呢?
流通渠道生鮮食品保存守則:注意日期與分類、每日品檢
魚類
魚類生鮮產品會先由生鮮供應鏈處理,經過秤重、包裝后才運送至流通渠道販售,以保麗龍盒與保鮮膜作為包裝材料,置放于冷藏開放架上陳列。
而由于保存期短,通路針對生鮮魚類的保存處理可說較為單純,每項魚類產品都會貼上「處理日期」標簽,通常可以保存D+2 天(至處理日期后兩天)。以頂好為例,在到期日前一天會折價販售,到期日當天22:00 仍賣不掉便報廢處理。
肉類
一般生鮮通路分店的精肉產品同樣會先交由生鮮供應鏈處理,包含人工分切、秤重等后才運送至流通渠道販售,以保麗龍盒與保鮮膜包裝,進口牛肉則通常為真空包裝,并以冷藏開架方式陳列。專業的超市管理實操干貨分享平臺,搜索“零售動力”進行關注。
與魚類貼上「處理日期」類似,肉類產品包裝上則會貼上「切制日期」標簽,除了真空包裝的進口牛肉,能夠保存達10 日以上,豬肉、雞肉可以保存D+3 天(至切制日期后三天),牛肉則是保存D+2 天(至切制日期后兩天)。在到期日前一天,流通渠道會折價販售,并比照生鮮魚肉食品,若到期日當天22:00 仍未售出便會報廢處理。
蔬果
比起魚類、肉類,蔬果較特別的是,進入流通渠道貼上的到貨時間是以「太陽日」方式記錄。太陽日表示方式為將一年365 天編號為1 至365,1/1 太陽日是1,12/31 太陽日就是365。借此紀錄方式,方便快速檢查即將到期商品,好比今天太陽日100,而蔬果保存期限大約三到五天,品檢時就得特別注意貼標太陽日95、96、97 的商品狀態。
接著,通路會將蔬果分為以下幾個種類保存:
葉菜類:放置冰柜陳列,三日后開始折價販賣,或是進行二次處理──拆掉包裝,將葉菜黃掉、水傷及瑕疵部分摘除,再折價販售。
根莖類:如番薯、馬鈴薯、蘿卜等,則在一般室溫架上陳列,七日后再行折價販售或二次處理。
一般水果:部分如奇異果、袋裝蘋果、甜橙、檸檬、鳳梨、整顆西瓜等,同樣放置一般室溫架上陳列,同樣七日后進行折價販售或二次處理。
進口水果:如蘋果、莓類、小番茄等,以及高單價水果如葡萄、梨子,則會在冰柜陳列,五日后就要折價販售或二次處理。
總體來說,蔬果類的保存期限分為兩個標準:葉菜類不超過5 天,根莖類、水果、土物(如洋蔥、地瓜、馬鈴薯等)則不超過10 天,超過保存期限即報廢處理。另外,當蔬果商品開始進行折價后,如果隔天還在架上尚未售出,就會再度品檢。不過保存天數的制定是作為參考標準,不得超過原定保存期限,最重要的仍是落實每日品檢,確保蔬果保存狀態。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夏季損耗直線上升,魚、肉、蔬果的保鮮大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