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 “生態圈”越建越大,多項業務開展卻不盡如人意。
5月27日,武漢一位LePar體驗店( 樂視 線下零售店)老板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LePar店至少80%到90%都在虧本,只能寄望 樂視 品牌成長起來之后,再把前面虧的錢補回來。而對于 樂視 宣稱的千萬手機銷量,業內人士表示,千萬臺手機應是出貨量,并非銷量。
持續發酵的“彩電銷量第一”之爭,則引出了市場對 樂視 電視“數據不清晰”的質疑;而 樂視 用兩年半時間打造的品牌概念汽車,目前并未有官方融資數據,但龐大的資金需求或將成為不低的門檻。
目前, 樂視 是用硬件免費會員收費的方式銷售硬件產品,但“硬件負利化”也導致終端成本逐年攀升。在跨足其他領域的情況下, 樂視 能夠找到虧損與持久之間的平衡點嗎?
“千萬手機應是出貨量”
近日, 樂視 宣布手機總銷量突破1000萬臺。這一次的銷量數據公布,距離 樂視 推出手機產品剛好一年時間。
長江商報記者看到,在 樂視 的天貓官方旗艦店里,在售機型共有四款,截至發稿前其銷量總和僅為239141臺。對此,IHS Technology中國市場研究總監王陽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 樂視 所宣稱的千萬臺手機應該是出貨量,而不是銷量,實際賣給終端用戶的 樂視 手機數量很難達到這一數字。
“ 樂視 手機還是以高性價比的特點為主,在追求銷量的前提下, 樂視 進入行業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所以在技術和產業鏈的積累上還是有所欠缺,從產品角度來看只能打到80分。”王陽說。
除了線上的主流電商渠道之外, 樂視 早在2014年8月就開啟了“LePar超級合伙人”計劃,也就是線下零售店的經銷商模式。
記者依據 樂視 官網的LePar店城市分布圖統計發現,LePar體驗店數量合計3576家。
5月27日,武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LePar體驗店老板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現在這個店很難維持,據我所知,LePar店至少80%到90%都在虧本,但因為前面錢已經投進去了,現在也沒有辦法不做,只能寄希望于 樂視 品牌成長起來之后,再把前面虧的錢補起來了。”
該老板說,現在體驗店的銷售主力還是電視和手機,在 樂視 改變電視和會員的捆綁方案之后,基本上采取的也是線上線下同價的策略,可是在手機方面做不到這點,因為通常手機進貨價就是官網的售價,所以 樂視 官方也要求在手機產品上進行加價銷售,以確保利潤。
終端成本增加致生產方持續虧損
樂視 “超級電視”作為 樂視 頗為自豪的產品,一向都以高性價比作為賣點之一。
但一位使用 樂視 “超級電視”兩年多的用戶李先生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當初購買時就經歷了強制捆綁會員,并且電視只要開機,強制推送的廣告就會出現,遮擋正常的電視節目,嚴重影響心情。
5月18日,市場調查公司中怡康公布中國彩電整體市場2016年四月品牌占有率,海信排第一。 樂視 通過官微于當天發布了中怡康的這一報告,報告卻顯示 樂視 排第一。
這一事件引發了業內關注,引出了“ 樂視 數據不清晰”的聲音。在國內媒體的報道中,一位匿名行業分析人士的觀點頻頻出現:比電視銷量第一更重要的是行業的價值觀和風氣,所謂“真理比真相更重要”。
此外, 樂視 網2015年的財報顯示, 樂視 電視完成了300萬臺的銷售目標。而奧維云網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互聯網電視銷量為467.4萬臺。按 樂視 宣布的銷量數據來看,意味著 樂視 在互聯網品牌電視的市場零售份額中超過60%。
在終端業務這一塊, 樂視 網2015年財報顯示,終端業務收入超過60.88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22%。
3月18日,有媒體稱,2015年, 樂視 的營業成本中,終端成本達到了81.86億元,占 樂視 總營業成本的73%,終端成本較去年增加了一倍,由此導致 樂視 電視的主要生產方 樂視 致新在2015年持續虧損,這或許與 樂視 宣布的“硬件負利化”戰略有關。
而 樂視 用兩年半打造的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目前仍停留在概念車階段。在公開數據中, 樂視 并沒有對汽車方面的投入進行任何數字上的描述,但是對于以重資產著稱的汽車行業來說,所需要花費的資金數額也遠不是手機和電視所能比擬的。
5月21日曾經有消息稱 樂視 汽車首輪融資已經完成,融資金額超過50億元,但 樂視 控股集團方面表示,關于目前傳出的本輪融資額達50億,暫時不予置評。
樂視 網定增募資50億支撐跨界
在產品銷售策略上, 樂視 現在采取的是買會員送硬件的“免費方式”。這一“免費方式”是:消費者購買的 樂視 會員達到一定數量,即可免費獲得手機、電視。
樂視 網2015年財報顯示,其2015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30.17億元,同比增長90.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9億元,同比增長59.04%,其中會員及發行業務收入為37.82億元,同比增長56.17%。
財報的數據中,有多少是由手機、電視銷售所帶來的會員收入?目前無法得知。
日前, 樂視 宣布付費會員總數已經超過1220萬。按照 樂視 價格最低的“樂次元影視會員”198元年費計算,這一數字已經超過24億;如果按照手機銷量1000萬臺來計算,也達到了19.8億元。
今年5月6日, 樂視 網停牌5個月之際, 樂視 網宣布,以98億元收購母公司 樂視 控股集團旗下 樂視 影業,將其納入上市公司 樂視 網旗下。此外,還計劃定向增發不超過9460萬股,募集不超過50億元的資金。
這意味著, 樂視 網除了需要付出現金給母公司 樂視 控股之外,還將以增發的形式募集資金給予母公司。如此一來,母公司獲得大量現金,對于所屬權由 樂視 控股集團轉移到 樂視 網的 樂視 影業來說,本身并不會有任何影響。
無論是以硬件免費會員收費的方式銷售硬件產品,還是以收購的方式調整子公司所有權, 樂視 的這些資本運作讓人眼花繚亂。
但是,在 樂視 跨足其他領域、成本逐年攀升的情況下,又用什么來支撐這些龐大的數據?
5月27日,武漢一位LePar體驗店( 樂視 線下零售店)老板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LePar店至少80%到90%都在虧本,只能寄望 樂視 品牌成長起來之后,再把前面虧的錢補回來。而對于 樂視 宣稱的千萬手機銷量,業內人士表示,千萬臺手機應是出貨量,并非銷量。
持續發酵的“彩電銷量第一”之爭,則引出了市場對 樂視 電視“數據不清晰”的質疑;而 樂視 用兩年半時間打造的品牌概念汽車,目前并未有官方融資數據,但龐大的資金需求或將成為不低的門檻。
目前, 樂視 是用硬件免費會員收費的方式銷售硬件產品,但“硬件負利化”也導致終端成本逐年攀升。在跨足其他領域的情況下, 樂視 能夠找到虧損與持久之間的平衡點嗎?
“千萬手機應是出貨量”
近日, 樂視 宣布手機總銷量突破1000萬臺。這一次的銷量數據公布,距離 樂視 推出手機產品剛好一年時間。
長江商報記者看到,在 樂視 的天貓官方旗艦店里,在售機型共有四款,截至發稿前其銷量總和僅為239141臺。對此,IHS Technology中國市場研究總監王陽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 樂視 所宣稱的千萬臺手機應該是出貨量,而不是銷量,實際賣給終端用戶的 樂視 手機數量很難達到這一數字。
“ 樂視 手機還是以高性價比的特點為主,在追求銷量的前提下, 樂視 進入行業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所以在技術和產業鏈的積累上還是有所欠缺,從產品角度來看只能打到80分。”王陽說。
除了線上的主流電商渠道之外, 樂視 早在2014年8月就開啟了“LePar超級合伙人”計劃,也就是線下零售店的經銷商模式。
記者依據 樂視 官網的LePar店城市分布圖統計發現,LePar體驗店數量合計3576家。
5月27日,武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LePar體驗店老板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現在這個店很難維持,據我所知,LePar店至少80%到90%都在虧本,但因為前面錢已經投進去了,現在也沒有辦法不做,只能寄希望于 樂視 品牌成長起來之后,再把前面虧的錢補起來了。”
該老板說,現在體驗店的銷售主力還是電視和手機,在 樂視 改變電視和會員的捆綁方案之后,基本上采取的也是線上線下同價的策略,可是在手機方面做不到這點,因為通常手機進貨價就是官網的售價,所以 樂視 官方也要求在手機產品上進行加價銷售,以確保利潤。
終端成本增加致生產方持續虧損
樂視 “超級電視”作為 樂視 頗為自豪的產品,一向都以高性價比作為賣點之一。
但一位使用 樂視 “超級電視”兩年多的用戶李先生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當初購買時就經歷了強制捆綁會員,并且電視只要開機,強制推送的廣告就會出現,遮擋正常的電視節目,嚴重影響心情。
5月18日,市場調查公司中怡康公布中國彩電整體市場2016年四月品牌占有率,海信排第一。 樂視 通過官微于當天發布了中怡康的這一報告,報告卻顯示 樂視 排第一。
這一事件引發了業內關注,引出了“ 樂視 數據不清晰”的聲音。在國內媒體的報道中,一位匿名行業分析人士的觀點頻頻出現:比電視銷量第一更重要的是行業的價值觀和風氣,所謂“真理比真相更重要”。
此外, 樂視 網2015年的財報顯示, 樂視 電視完成了300萬臺的銷售目標。而奧維云網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互聯網電視銷量為467.4萬臺。按 樂視 宣布的銷量數據來看,意味著 樂視 在互聯網品牌電視的市場零售份額中超過60%。
在終端業務這一塊, 樂視 網2015年財報顯示,終端業務收入超過60.88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22%。
3月18日,有媒體稱,2015年, 樂視 的營業成本中,終端成本達到了81.86億元,占 樂視 總營業成本的73%,終端成本較去年增加了一倍,由此導致 樂視 電視的主要生產方 樂視 致新在2015年持續虧損,這或許與 樂視 宣布的“硬件負利化”戰略有關。
而 樂視 用兩年半打造的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目前仍停留在概念車階段。在公開數據中, 樂視 并沒有對汽車方面的投入進行任何數字上的描述,但是對于以重資產著稱的汽車行業來說,所需要花費的資金數額也遠不是手機和電視所能比擬的。
5月21日曾經有消息稱 樂視 汽車首輪融資已經完成,融資金額超過50億元,但 樂視 控股集團方面表示,關于目前傳出的本輪融資額達50億,暫時不予置評。
樂視 網定增募資50億支撐跨界
在產品銷售策略上, 樂視 現在采取的是買會員送硬件的“免費方式”。這一“免費方式”是:消費者購買的 樂視 會員達到一定數量,即可免費獲得手機、電視。
樂視 網2015年財報顯示,其2015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30.17億元,同比增長90.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9億元,同比增長59.04%,其中會員及發行業務收入為37.82億元,同比增長56.17%。
財報的數據中,有多少是由手機、電視銷售所帶來的會員收入?目前無法得知。
日前, 樂視 宣布付費會員總數已經超過1220萬。按照 樂視 價格最低的“樂次元影視會員”198元年費計算,這一數字已經超過24億;如果按照手機銷量1000萬臺來計算,也達到了19.8億元。
今年5月6日, 樂視 網停牌5個月之際, 樂視 網宣布,以98億元收購母公司 樂視 控股集團旗下 樂視 影業,將其納入上市公司 樂視 網旗下。此外,還計劃定向增發不超過9460萬股,募集不超過50億元的資金。
這意味著, 樂視 網除了需要付出現金給母公司 樂視 控股之外,還將以增發的形式募集資金給予母公司。如此一來,母公司獲得大量現金,對于所屬權由 樂視 控股集團轉移到 樂視 網的 樂視 影業來說,本身并不會有任何影響。
無論是以硬件免費會員收費的方式銷售硬件產品,還是以收購的方式調整子公司所有權, 樂視 的這些資本運作讓人眼花繚亂。
但是,在 樂視 跨足其他領域、成本逐年攀升的情況下,又用什么來支撐這些龐大的數據?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樂視線下零售店主:80%到90%體驗店都在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