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勢洶洶的互聯網浪潮也給保險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日前,北京保險研究院發布了題為《互聯網+對 保險營銷 的新挑戰》報告,預測“中國的網銷保險規模占比預計在五年后達到50%,較2014年增長2811%”。
“互聯網+”保險融合加快
據統計,2011年至2014年間我國互聯網渠道保費規模提升了26倍,已經成為拉動保費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與保費增長相輔相成的是,互聯網保險的關注度也在2014年急劇上升,保險的搜索指數高達4169,比平時高出2到3倍。與此同時,多種互聯網保險產品也大膽試水,僅2014年淘寶天貓“雙十一”就售出1.86億份退貨險,刷新了中國保險業單日同一險種成交保單份數的記錄;眾安保險銷售超過1.5億份保單;平安保險的官方旗艦店熱銷的產品包括養老險產品、車險以及非機動車輛保障險三款,總成交額超過2億元。
“‘互聯網+’創造了保險發展的新生態。”談及互聯網與保險業發展的關系,北京保險研究院院長姜洪認為,應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資源配置中優化和集成的作用,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新,深入融合保險業,全面提升保險業生產力,形成保險業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工具發展新業態。在姜洪看來,保險業態未來發展將具有創新壓力大、融合加快和開放包容三個特點,而在探討互聯網保險的過程中,互聯網 保險營銷 是互聯網保險應用最直接,對產業生態最先見效的方面。
重新定義 保險營銷 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對 保險營銷 的新挑戰》從互聯網時代傳統保險企業面臨的困惑出發,分析“互聯網+”為傳統 保險營銷 帶來的機遇,重新定義企業新的營銷模式,即囊括用戶需求、動態溝通、價值傳遞、數據決策的互聯網經濟時代4D新營銷模型,涵蓋了互聯網時代的四大關鍵要素。
第一個關鍵要素是需求,即企業首先需要了解消費者需要什么,然后不僅需要大力宣傳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還得用超出消費者最高期望的方式去實現它。第二是要素傳遞,即顧客進行營銷策略選擇時,優先考慮到將產品的各項價值如何更加便利地傳遞給客戶,而非只考慮企業自身生產、銷售的方便程度。第三是數據,尤其是在互聯網普及的當下,社會化應用以及云計算使得網民的網絡痕跡能夠被追蹤分析等,而這個數據是海量的以及可變化的,企業或第三方服務機構可以借助這些數據為企業的營銷提供咨詢、策略、投放等營銷服務。第四是動態,即隨著新技術的興起,尤其是社交網絡的出現,企業與消費者的對話已經不再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一對一、點對點的靜態溝通機制,轉而演變成多對多、立體化的動態溝通機制。
不僅如此,在4D模型基礎上,報告還借助大數據、平臺化、跨行業等互聯網思維重塑保險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價值傳遞模式,通過社會化渠道管控全面建設和強化企業的運營能力,實現營銷模式的互聯網轉型,形成全渠道價值鏈。正是基于這些理論,報告引入了車險市場變革實例及創新路徑,提出新型社區保險O2O,突破了養老社區模式,分析了未來社區保險O2O發展方向,并且通過對“互聯網+”保險新營銷的深刻理解,提出了互聯網時代保險的營銷變革路徑創新。
始終堅持用戶至上原則
“無論是保險公司通過官網直銷,還是利用綜合性電商平臺,抑或是建立網上保險超市、專業的保險垂直搜索,每種模式都對 保險營銷 帶來巨大挑戰。”在分析“互聯網+”對 保險營銷 模式影響時,北京保險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占波強調,為了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保險企業必須基于4D模型進行營銷變革,緊緊把握需求、動態溝通、價值傳遞和數據決策等方面,始終堅持用戶至上原則,完善從產品設計、渠道銷售到售后服務、關系維護的全流程,為用戶創造更好的消費體驗。保險業的各參與主體應共同努力打造互聯網保險生態圈,充分發揮保險作為風險管理基本手段的作用,使保險業在服務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中大有可為。
對于網銷競爭日趨激烈的車險領域,趙占波說,大數據、車聯網和智能硬件的迅速發展,對傳統保險生態產生了巨大沖擊。互聯網時代車險新型營銷模式主要包括深化產品創新、基于大數據定價、擴展營銷渠道以及全流程網上操作等,建議“互聯網+”對社區O2O模式進行探索,這樣保險公司不僅可以自建O2O網點,從而靠近客戶源,而且也可以與O2O企業合作探索新型保險產品。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互聯網+”對保險營銷帶來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