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 自有品牌 的思考,我們很多討論容易陷入了事情本身。之前剛寫了一篇悲觀之文,但又猛感覺不妥,所以再補一篇。我感覺從零售變革商品力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更為清晰些。我們無法回避過去運作OEM的種種問題和失敗,乃至讓今天我們仍心有余悸。我們現在說商品力,很大程度是因為電商、專業店等多渠道銷售分解了超市的銷售增量,在客流無法重現輝煌的情況下,我們只是希望通過一種途徑優化生存的狀況。我們講要回歸商業本質,去研究消費者和商品, 自有品牌 應該說承載著希望,因為要經營 自有品牌 ,超市必須進行全產業鏈、全業務鏈的投入,不論它的規模有多大,要做好這件事,超市的資源和積累應該會有個好的迭代,它也承載著超市真正成為懂商品、懂運營專業系統的希望!
首先, 自有品牌 承擔懂顧客、懂商品的超市營運大勢。過去,我們說百貨是丑陋的二房東,其實超市和百貨一樣像二房東。商品是供應商的、賣不好還能退貨、收著后臺費用、結款賬期,可能大品牌強勢一些,但總體上超市日子還是舒服的;對消費者,超市可以價高一些,可以組合促銷調戲一下,完全懂顧客,談不上。過去是一個粗狂生存和野蠻生長的時代,今天,同質化、惡性爭分化了所有人的收益,抬高了所有超市的營運成本,差異化成了戰略選擇,但差異化需要配套能力,所以我們今天更多又在去探討超市的變革,包括組織、業態形式、商品力和營運模式,而 自有品牌 ,是這些變革中的一環。從這個大角度講, 自有品牌 勢在必行!
其次,供應鏈變革逼迫超市上馬 自有品牌 。傳統的供應鏈中間商現在也在逐漸走向崩潰。作為中介角色,零售終端的體量滯漲傳導過來的營運壓力會幾何性放大,鋪貨是中間商的,庫存成本成為毒瘤,而一旦控制庫存,業績又會有更大的惡化。中間商會選擇獨立鬧革命,事實上也越來越多的中間商在開網店,自建實體店或退出實體商超,在做的對商超的資源投入也會逐步減少。這種情況下,迫使超市自己調整合作博弈規則,讓渡一定的渠道利益,或者選擇渠道升級,再上一層,走 自有品牌 之路!這道理像萬達自己干KTV、電影院、游樂園一樣,后面招商就容易了。
第三,消費個性化需要 自有品牌 自控。未來,大量生產工業標準品再鋪貨的狀況會被小批量生產替代,社會商品極大豐富的情況下,爆品的生命周期方生方死,傳統長鏈條的運作需要依賴移動互聯網及大數據進行變革,去中介化、壓縮層級、快速反應必然需要超市有更強的系統自控! 自有品牌 具有最強的自控和效率要求!
第四、業態變革需要 自有品牌 增值。從業態上看,超市未來以小面積、小業態為主,如果商品還是大路貨,毛利和大賣場空間相似,終端必虧無疑,通道費用已斷,租金人工又高,必然呼喚超市降低運營成本并增加商品盈利空間,靠加價不行,只有做供應鏈增值, 自有品牌 同樣承載希望!做線上,更需要高的商品附加值, 自有品牌 視為首選。
但需求是一回事,做好又是另外一回事。還是從零售變革的角度,零售的商品力更多應該是商品群的概念, 自有品牌 ,也不應該是碎片化的零星組織,它也應該是個系統性、組合群的概念,它的運作需要新思維。
第一、企業需要從戰略上規劃 自有品牌 群和表現力目標
超市需要大眾品牌與 自有品牌 的組合,從整個商品群差異化的角度,在我的品類品牌結構中,只是有意的壓縮二三線的大路貨,排面有亮點而已,要規劃20%~30%的 自有品牌 陳列空間和品項配置空間,并且這種規劃戰略性存在。
務實的設置規則保障 自有品牌 順暢運作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這種運作規則包含幾大基本數據管控:
1、綜合毛利空間管控。超市操作的 自有品牌 門類應該具備足夠的綜合毛利空間。
2、成本費用管控。包含運輸成本、包裝成本、設計成本及品牌保護成本,占比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3、尾貨報損準備。預先計提一部分跌價準備金,同時考慮銷售促進所需開支的獎勵費用,有利于采購和門店放心大膽的操作,帳也可以算的明確。
綜合而言, 自有品牌 應該滿足這樣的公式,否則沒有意義:
實際毛利額=理論毛利額-各種成本-尾貨報損-額外銷售獎勵≥同類商品綜合毛利額
這樣也倒逼 自有品牌 采購去清楚的核算 自有品牌 成本。
第二、超市的 自有品牌 需要獨立的新組織
企業不能把 自有品牌 看成的壓力,而要前瞻性的看到自己必須這么做,把渠道升級、商品買手、商品經營的觀念傳輸到日常營采要求中,這樣的文化氛圍下,買手才有更多的人手源頭。如果操作 自有品牌 像內部敢死隊,沒人愿意去冒險,這樣也很難做好。
自有品牌 的責任要在專職組織和兼職組織中同樣體現。判別的標準應該是業績目標。我對所有的采購都有商品力表現升級的要求,對于 自有品牌 部更多從商品群整合的 自有品牌 要求。
比如采購如果選擇雜貨進行 自有品牌 ,獨立的 自有品牌 部要將家庭雜貨做統一的商品規劃,這樣在源頭尋找廠商,也有更大的議價能力,在大的品類規劃前提下,新組織知道自己采購的邊界。
對于 自有品牌 組織,需要有更大的管理權限,可以考核門店的瀆職行為,也可以有更多的促銷權限。
在具體的操作上,我們需要理解 自有品牌 的層級內容, 自有品牌 可以有貼牌和自我生產,控制程度也有差異。具體的形式,因品類而定,超市需要給新的組織犯錯的容忍和自我迭代的時間。
第三、 自有品牌 需要新的渠道和終端
除了超市現有的渠道,消化 自有品牌 產能需要其他的渠道支援,在考慮排他性競爭的情況下, 自有品牌 可以設計電商、其他超市系統及市場渠道的消化,快速的去庫存是保障 自有品牌 有序運作的肥料。
第四、開發 自有品牌 新的運作要素
從商品力的角度, 自有品牌 新的要素應當包括開放、設計感、流行、與時俱進和顧客參與,要善用新媒體與顧客互動,嘗試小批量精益化試錯,向顧客全新傳達 自有品牌 的質量控制、源頭狀況、采購用心等情懷要素,在門店終端陳列更多展示顧客交流、特殊氛圍及設計師宣講等要義。
當下中國,現在我們也能看到, 自有品牌 巨大的操作空間,消費者對于品質和健康需求的痛點非常之多。超市有自己的網點規模平臺,如果超市堅持服務為善的本心,堅持憑良心賺錢的經營理念,真正舍棄那些用料過度、添加劑超標、源頭失德的商品,讓采購真正踐行誠、善、美的經營初心,真正花時間,敢于放棄行業“秘密產品”,消費者最終會為企業喝彩的。移動互聯時代的商品的“極致”、“哇”、“情懷”,沒有那么復雜,只有更加簡單。其次,我們也看到,中國還有很多的品類商品沒有大牌,如紅棗、木耳、綠豆、香菇等等,農產品中大多數沒有過硬的品牌,大品牌食品過度使用添加劑情況普遍,百貨商品使用二手原料問題突出,這是中國制造業的悲哀,也是制造業的機會,更是品牌操作的機會。第三,在今天關稅進一步降低的情況下,進口食品為我們操作 自有品牌 打開了另一扇大門,全球源頭自采和品牌運作成為可能;在萬眾創業創新、大眾創新的今天,模式似乎很受歡迎,但事實上我們更需要商品創新。超市 自有品牌 ,可以更多在農產品、包裝食品、正料百貨上進行更多的創造。
總之, 自有品牌 會讓企業成長,增強超市企業的商品設計能力,消費者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渠道掌控能力;當超市一直這么做時,規模效益產生時, 自有品牌 所有的成本會被更大程度的消化,企業的組織系統也會有更強的靈活變通性,有 自有品牌 這片巨大的自留地,超市將實現自身的品牌和吸引力升級,超市將真正成為掌握消費者和商品的專業系統!所以, 自有品牌 ,將是傳統超市自我救贖的必由之路!
最后還是要補充,知易行難,不見得所有企業都會上路!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自有品牌--傳統超市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