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一直是美國經濟的支柱型產業,美國各界對制造業的地位和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即無論什么時代,制造業都是一個創造財富、提供就業機會、促進 創新 的重要生產部門。然而近些年,貼有“中國制造”、“印度制造”或“墨西哥制造”標簽的外國商品,大舉占領美國和歐洲市場。一些人開始思考:作為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制造業哪里去了?正在衰落還是已經死亡?
美國仍是最大的制造業國家
在很多人眼里,除了電腦軟件、醫藥、波音飛機和好萊塢大片,美國就不生產什么了。但事實并非如此,如果不算通貨膨脹的因素,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來衡量,美國如今制造的工業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在1977年至2005年期間,美國制造業產值從1.3萬億美元增長到歷史最高的4.5萬億美元。美國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5%,制造業卻占全球產值的近1/4。所以客觀地說,美國仍是最大的制造業國家。
美國的制造業主要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以生產飛機、汽車、計算機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大型企業,如波音、福特、通用、微軟等;二是以生產機械、電子部件等為主的中小企業,其產品從機械部件、水泵馬達、閥門、緊固件乃至一些簡單的鑄件等無所不包;三是以生產傳統低附加值和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的小企業,像紡織品和鞋帽生產等。
全國制造商協會是美國最大的代表中小制造業的行業組織。據該組織稱,在美國的制造業中,中小型公司有11.5萬家,占全國制造業的99%,2000萬員工占全國制造業人員的一半,出口占全國的3/4。
除了大名鼎鼎的微軟公司外,絕大多數都是1000人以下的中小公司,這其中100人以下的小公司又占了一半。近幾十年來,美國制造業的規模不斷縮小,幾百萬工人被迫“下崗”。但由于勞動生產率的巨大提高,美國制造業的生產水平并沒有下降,產值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用 創新 來確保競爭地位
埃森哲咨詢公司首席技術戰略家鮑勃·蘇說,“相比之下,美國制造業所擁有的勞動力數量僅是服務業的1/4,但每位員工所創造的利潤幾乎是服務行業員工的6倍。今天,美國制造業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在美國對外出口的全部產品中,制造業產品占到72%。”
其實,美國制造業從來沒有忽視過它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對來自外國的競爭。在美國制造業人士看來,確保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地位,單靠貿易保護是行不通的,技術 創新 才是保持強大競爭力的源泉。目前,美國制造業獲得專利的數量占全美專利總量的90%。這種旺盛的技術 創新 活動,主要得益于制造業的大力研究開發和大量投入。私有企業是美國科技投入的主體,目前占全美研究開發經費總投入量的2/3,其中制造業使用的研發經費數量最為龐大,2000年占產業界總使用額的64%。連最小的企業也會在研發方面下血本,有了專利就迅速轉化成產品。
在美國國內,民眾對于美國制造業萎縮的印象大多來自于購物消費。的確,今天美國超市貨架上的產品,從鍋碗瓢盆到服裝鞋帽,幾乎都來自于外國。不過,如果客觀地分析一下這些產品,不難發現其中大多數包含著“美國創造”的內涵。這些商品絕大部分的品牌和設計是美國的,只是在國外加工而已。POLO、GAP、耐克等牌子都是美國品牌、美國設計,轉移的只是生產基地,企業真正的“大腦”還在美國。
仍需應對新的挑戰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以及未來制造業的高技術化趨勢,美國制造業面臨著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據有關研究資料顯示,未來20年美國勞動力缺口將達3000萬人。即使在近期,仍有80%的廠家不僅僅缺工程師和IT員工,還或多或少缺乏熟練生產人員。而且,社會成本的過高也削弱了美國傳統制造業的競爭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和高昂的社會成本,美國傳統制造業正在逐漸失去競爭優勢,并大量向國外轉移。
此外,美國的環保、能源形勢日益嚴峻。減少廢物排放是制造業面臨的長期挑戰。隨著國際能源的日趨緊缺以及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在制造業產品成本中的比重,也成為美國制造業提高競爭力的關鍵。
美國仍是最大的制造業國家
在很多人眼里,除了電腦軟件、醫藥、波音飛機和好萊塢大片,美國就不生產什么了。但事實并非如此,如果不算通貨膨脹的因素,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來衡量,美國如今制造的工業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在1977年至2005年期間,美國制造業產值從1.3萬億美元增長到歷史最高的4.5萬億美元。美國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5%,制造業卻占全球產值的近1/4。所以客觀地說,美國仍是最大的制造業國家。
美國的制造業主要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以生產飛機、汽車、計算機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大型企業,如波音、福特、通用、微軟等;二是以生產機械、電子部件等為主的中小企業,其產品從機械部件、水泵馬達、閥門、緊固件乃至一些簡單的鑄件等無所不包;三是以生產傳統低附加值和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的小企業,像紡織品和鞋帽生產等。
全國制造商協會是美國最大的代表中小制造業的行業組織。據該組織稱,在美國的制造業中,中小型公司有11.5萬家,占全國制造業的99%,2000萬員工占全國制造業人員的一半,出口占全國的3/4。
除了大名鼎鼎的微軟公司外,絕大多數都是1000人以下的中小公司,這其中100人以下的小公司又占了一半。近幾十年來,美國制造業的規模不斷縮小,幾百萬工人被迫“下崗”。但由于勞動生產率的巨大提高,美國制造業的生產水平并沒有下降,產值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用 創新 來確保競爭地位
埃森哲咨詢公司首席技術戰略家鮑勃·蘇說,“相比之下,美國制造業所擁有的勞動力數量僅是服務業的1/4,但每位員工所創造的利潤幾乎是服務行業員工的6倍。今天,美國制造業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在美國對外出口的全部產品中,制造業產品占到72%。”
其實,美國制造業從來沒有忽視過它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對來自外國的競爭。在美國制造業人士看來,確保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地位,單靠貿易保護是行不通的,技術 創新 才是保持強大競爭力的源泉。目前,美國制造業獲得專利的數量占全美專利總量的90%。這種旺盛的技術 創新 活動,主要得益于制造業的大力研究開發和大量投入。私有企業是美國科技投入的主體,目前占全美研究開發經費總投入量的2/3,其中制造業使用的研發經費數量最為龐大,2000年占產業界總使用額的64%。連最小的企業也會在研發方面下血本,有了專利就迅速轉化成產品。
在美國國內,民眾對于美國制造業萎縮的印象大多來自于購物消費。的確,今天美國超市貨架上的產品,從鍋碗瓢盆到服裝鞋帽,幾乎都來自于外國。不過,如果客觀地分析一下這些產品,不難發現其中大多數包含著“美國創造”的內涵。這些商品絕大部分的品牌和設計是美國的,只是在國外加工而已。POLO、GAP、耐克等牌子都是美國品牌、美國設計,轉移的只是生產基地,企業真正的“大腦”還在美國。
仍需應對新的挑戰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以及未來制造業的高技術化趨勢,美國制造業面臨著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據有關研究資料顯示,未來20年美國勞動力缺口將達3000萬人。即使在近期,仍有80%的廠家不僅僅缺工程師和IT員工,還或多或少缺乏熟練生產人員。而且,社會成本的過高也削弱了美國傳統制造業的競爭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和高昂的社會成本,美國傳統制造業正在逐漸失去競爭優勢,并大量向國外轉移。
此外,美國的環保、能源形勢日益嚴峻。減少廢物排放是制造業面臨的長期挑戰。隨著國際能源的日趨緊缺以及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在制造業產品成本中的比重,也成為美國制造業提高競爭力的關鍵。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美國制造業依然是老大 用創新來確保競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