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個零售企業來說,建立 防損 體系和防范措施以保護顧客、員工及企業利益是非常必要的,在零售企業中增長最快的就是損耗,各大超市在利潤很低的情況下,還承受著內盜外盜帶來的巨大損失,有形無形的損耗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危及著企業的生存,如何建立適應現代零售企業要求的 防損 機制?本文結合“ 防損 ”在零售業中的發展過程來探討這個問題。
保衛體制—— 防損 體系發展的初級階段
開放式的售貨方式在吸引了大量顧客的同時,也引來了眾多的竊賊,開業時高額的失竊率使商家非常頭痛,1981年中國第一家超市在廣州誕生,掀起了80年代初期中國開架售貨的第一次商潮,最后終因防盜不利,損耗率太高而不得不關門歇業。打擊外盜與內盜,加強安全防范成為商場保衛部門的首要任務“站好崗,守好門,抓小偷,保安全”這是很多超市老總對保衛經理們的要求。
國內第一批超市沿用的是老商業企業中“保衛”的概念,主要特點是以安全保衛為主要職責,以打擊內外盜為主要任務,與公安部門聯系緊密。
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引進了EAS系統、CCTV系統,在一片喊“打”聲中,保衛部門有了很大的收獲,面對每月被抓獲的上百名竊賊,上萬元的罰沒款收入,他們覺得可以歇口氣了,然而好景不長,一些“聰明”的員工,開始研究超市的運營程序,一些漏洞被他們找到、一些莫明其妙的失竊開始發生,盤點中一些巨大的差異無法解釋,不可能被偷的彩電、冰箱也經常丟失,收銀員會變的非常富有、老總手上總有無數對采購的匿名舉報,一位因被懷疑受賄而被開除的采購員竟開著本田車來找公司的保衛經理,并告訴他新買的房子就在對面。
在一個大型全國性連鎖企業,因為一個地區老總和采購、財務、保衛等部門負責人集體貪污造成上千萬資產損失而不得不停止擴張,派出工作組去整頓。這些損失遠遠大于偷竊,無形的損耗更大于有形的損耗,保衛部門對此卻束手無策。
為什么呢?從組織結構上看,保衛部門隸屬于門店領導,不具有獨立性和監督性;從工作范圍來看,主要任務是安全保衛,無法涉及到其它部門,更不用說采購、財務、電腦系統等核心部門;在從其本身素質來看,保衛經理多來源于復員退伍軍人,國營企業保衛干部,或在保安員中提升,對業務不熟悉,不具備 防損 技能。
上個世紀末,一些超市的保衛科、保安部開始把部門名稱換成 防損 部,這不僅僅是一個部門名稱的更換,它預示著中國零售業保衛體制正面臨著一場變革,它標志著隨著零售企業的發展壯大,管理的漏洞、損耗的漏洞也越來越大,原有保衛體制已逐漸不適應現代零售企業的要求,他們只能控制有限的、有形的損耗,而面對更大范圍的無形損耗卻無能為力。在這種前題下,適應現代零售企業的 防損 體系應運而生,它的產生既不是理論家們構想出來的,也不是從國外照搬來的,正如一位 防損 經理所說的:“我們是通過一場場惡戰,殺出來的”,它是一件件發人深省的案件換來的、是企業交了無數學費后買來的。
和以往的保安體系有著顯著的不同,“損耗控制”成為 防損 管理的核心內容。
損耗控制——現階段 防損 耗體系的核心內容
為了實現“損耗控制”,現代零售企業 防損 體系應具備四個功能:
損耗監督的功能(具有一定威懾力):即能夠滲透到營運的各個環節,起到監督的作用,減少這些環節中可能產生違規的背景,起到優化環境的作用。
損耗預警功能:構建符合營運現狀的損耗預警體系,在信息網絡中設立一套預警參數,超過正常參數范圍的即成為損耗參數,進入預警程序,由 防損 部門進行控制。例如:根據銷售數據確認安全庫存數實現采購訂單量預警;根據商品庫存金額確認帳期資金占用量實現資金預警;根據新品、特價、及競爭店情況實現綜合毛利率預警;根據訂貨量、庫存量、銷售排行、周轉數綜合分析實現財務付款預警;根據盤點數據制定損耗異常參數實現異常損耗預警。
損耗分析功能(損耗審計):能夠從損耗現象中及時排列正常損耗、異常損耗,對異常損耗能進行分析,并找出原因及解決方法。
損耗處理功能:損耗處理包括三個方面:
1、 損耗物品的處理,例如損耗商品處理 程序
2、 損耗流程的處理,找出產生損耗流程的問題,進行糾正
3、 損耗人員的處理,對產生損耗從人為因素去分析,并予以相應處理。
為了實現這四種功能, 防損 體系必須具備
整體性:在職能設制上應實現整體性,各項 防損 的職能如審計、督察等應統一于 防損 部門,形成整體。
獨立性:在架構中表現為企業最高層直接領導,實行垂直管理,門店 防損 員對公司 防損 專員負責,公司 防損 專員對總公司 防損 總監負責,總部 防損 總監對公司總經理負責。
客觀性: 防損 工作滲透到營運的各個部門,由于其獨立的工作體系,使它能夠從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在 防損 體系中設制獨立的稽核審計體系,參與財務、采購、營運等部門,對產生的異常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及時堵住漏洞。
服務性:我們在確認 防損 部職能時,應充分體現服務的宗旨, 防損 的目的是為了贏利。
首先要強調 防損 為營運服務, 防損 部通過對損耗的分析,及時掌握損耗的重點,減少商品的損耗和偷竊行為,通過對防范設備及各項營運設備的選擇排除各種隱患,保障正常的營運,為顧客提供舒適的購物環境。
通過對各種風險控制的宣傳、培訓,各種風險控制計劃的執行,使員工掌握各種風險控制技能,預防各種風險,及時處理各類意外事件。
總部為店面服務, 防損 部為店面進行全員 防損 培訓,對 防損 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考核,并根據店面的階段性重點確認自己的工作目標。
業務為銷售服務, 防損 部的審計、稽核工作,通過對銷售數據,庫存數據等各類營運信息的分析,建立起采購訂單量預警,資金預警,供應鏈預警,銷售目標預警,綜合毛利率預警,促銷費用預警,商品結構預警,財務付款預警,從而建立安全的營運預警系統,從而達到服務銷售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現代 防損 體系里,對“ 防損 ”賦予了新的含義:
防損 是咨詢師 :這是針對管理層而言的,它要及時發現管理體系和內部流程中的漏洞,向管理層提出建議和改進方法。
防損 是教練員: 防損 工作深入到營運的各個環節,它不是去批評和挑刺的,而是要指導員工怎么做,怎樣防止錯誤,將正在發生的風險控制到最低。
防損 是監察委員:它能及時掌握各部門、各門店的安全情況,站在獨立、客觀、公正的位置上去衡量,看他們是否有問題,并及時向總部管理層報告,從而避免可能發生的風險。
防損 是形象大使:廉潔的 防損 機制會產生企業公正、透明的運作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的回扣和腐敗,不僅為企業增加了利潤,也使供應商降低了成本,從而使顧客得到了最大實惠,而最終在供應商和顧客面前樹立了企業誠信的形象。
現代零售企業 防損 的發展趨勢
建立適應現代零售企業發展的 防損 體系已越來越多的被企業管理者認同和接受,據“中國零售業 防損 研究與交流中心”對參加首屆 防損 研討班的五十家大中型零售企業會員的統計,已有25%的企業建立了現代 防損 體系,而到了2002年11月對參加第二屆 防損 研討班的五十家大中型零售企業會員統計,又有40%的企業建立了現代 防損 體系,許多會員回去后給我們致電,公司領導對 防損 體系非常認同,他們正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防損 事業的迅速發展標志著中國零售企業家們開始走向成熟,練好內功,建立適合本企業發展需要的 防損 體系,將為中國零售企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保衛體制—— 防損 體系發展的初級階段
開放式的售貨方式在吸引了大量顧客的同時,也引來了眾多的竊賊,開業時高額的失竊率使商家非常頭痛,1981年中國第一家超市在廣州誕生,掀起了80年代初期中國開架售貨的第一次商潮,最后終因防盜不利,損耗率太高而不得不關門歇業。打擊外盜與內盜,加強安全防范成為商場保衛部門的首要任務“站好崗,守好門,抓小偷,保安全”這是很多超市老總對保衛經理們的要求。
國內第一批超市沿用的是老商業企業中“保衛”的概念,主要特點是以安全保衛為主要職責,以打擊內外盜為主要任務,與公安部門聯系緊密。
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引進了EAS系統、CCTV系統,在一片喊“打”聲中,保衛部門有了很大的收獲,面對每月被抓獲的上百名竊賊,上萬元的罰沒款收入,他們覺得可以歇口氣了,然而好景不長,一些“聰明”的員工,開始研究超市的運營程序,一些漏洞被他們找到、一些莫明其妙的失竊開始發生,盤點中一些巨大的差異無法解釋,不可能被偷的彩電、冰箱也經常丟失,收銀員會變的非常富有、老總手上總有無數對采購的匿名舉報,一位因被懷疑受賄而被開除的采購員竟開著本田車來找公司的保衛經理,并告訴他新買的房子就在對面。
在一個大型全國性連鎖企業,因為一個地區老總和采購、財務、保衛等部門負責人集體貪污造成上千萬資產損失而不得不停止擴張,派出工作組去整頓。這些損失遠遠大于偷竊,無形的損耗更大于有形的損耗,保衛部門對此卻束手無策。
為什么呢?從組織結構上看,保衛部門隸屬于門店領導,不具有獨立性和監督性;從工作范圍來看,主要任務是安全保衛,無法涉及到其它部門,更不用說采購、財務、電腦系統等核心部門;在從其本身素質來看,保衛經理多來源于復員退伍軍人,國營企業保衛干部,或在保安員中提升,對業務不熟悉,不具備 防損 技能。
上個世紀末,一些超市的保衛科、保安部開始把部門名稱換成 防損 部,這不僅僅是一個部門名稱的更換,它預示著中國零售業保衛體制正面臨著一場變革,它標志著隨著零售企業的發展壯大,管理的漏洞、損耗的漏洞也越來越大,原有保衛體制已逐漸不適應現代零售企業的要求,他們只能控制有限的、有形的損耗,而面對更大范圍的無形損耗卻無能為力。在這種前題下,適應現代零售企業的 防損 體系應運而生,它的產生既不是理論家們構想出來的,也不是從國外照搬來的,正如一位 防損 經理所說的:“我們是通過一場場惡戰,殺出來的”,它是一件件發人深省的案件換來的、是企業交了無數學費后買來的。
和以往的保安體系有著顯著的不同,“損耗控制”成為 防損 管理的核心內容。
損耗控制——現階段 防損 耗體系的核心內容
為了實現“損耗控制”,現代零售企業 防損 體系應具備四個功能:
損耗監督的功能(具有一定威懾力):即能夠滲透到營運的各個環節,起到監督的作用,減少這些環節中可能產生違規的背景,起到優化環境的作用。
損耗預警功能:構建符合營運現狀的損耗預警體系,在信息網絡中設立一套預警參數,超過正常參數范圍的即成為損耗參數,進入預警程序,由 防損 部門進行控制。例如:根據銷售數據確認安全庫存數實現采購訂單量預警;根據商品庫存金額確認帳期資金占用量實現資金預警;根據新品、特價、及競爭店情況實現綜合毛利率預警;根據訂貨量、庫存量、銷售排行、周轉數綜合分析實現財務付款預警;根據盤點數據制定損耗異常參數實現異常損耗預警。
損耗分析功能(損耗審計):能夠從損耗現象中及時排列正常損耗、異常損耗,對異常損耗能進行分析,并找出原因及解決方法。
損耗處理功能:損耗處理包括三個方面:
1、 損耗物品的處理,例如損耗商品處理 程序
2、 損耗流程的處理,找出產生損耗流程的問題,進行糾正
3、 損耗人員的處理,對產生損耗從人為因素去分析,并予以相應處理。
為了實現這四種功能, 防損 體系必須具備
整體性:在職能設制上應實現整體性,各項 防損 的職能如審計、督察等應統一于 防損 部門,形成整體。
獨立性:在架構中表現為企業最高層直接領導,實行垂直管理,門店 防損 員對公司 防損 專員負責,公司 防損 專員對總公司 防損 總監負責,總部 防損 總監對公司總經理負責。
客觀性: 防損 工作滲透到營運的各個部門,由于其獨立的工作體系,使它能夠從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在 防損 體系中設制獨立的稽核審計體系,參與財務、采購、營運等部門,對產生的異常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及時堵住漏洞。
服務性:我們在確認 防損 部職能時,應充分體現服務的宗旨, 防損 的目的是為了贏利。
首先要強調 防損 為營運服務, 防損 部通過對損耗的分析,及時掌握損耗的重點,減少商品的損耗和偷竊行為,通過對防范設備及各項營運設備的選擇排除各種隱患,保障正常的營運,為顧客提供舒適的購物環境。
通過對各種風險控制的宣傳、培訓,各種風險控制計劃的執行,使員工掌握各種風險控制技能,預防各種風險,及時處理各類意外事件。
總部為店面服務, 防損 部為店面進行全員 防損 培訓,對 防損 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考核,并根據店面的階段性重點確認自己的工作目標。
業務為銷售服務, 防損 部的審計、稽核工作,通過對銷售數據,庫存數據等各類營運信息的分析,建立起采購訂單量預警,資金預警,供應鏈預警,銷售目標預警,綜合毛利率預警,促銷費用預警,商品結構預警,財務付款預警,從而建立安全的營運預警系統,從而達到服務銷售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現代 防損 體系里,對“ 防損 ”賦予了新的含義:
防損 是咨詢師 :這是針對管理層而言的,它要及時發現管理體系和內部流程中的漏洞,向管理層提出建議和改進方法。
防損 是教練員: 防損 工作深入到營運的各個環節,它不是去批評和挑刺的,而是要指導員工怎么做,怎樣防止錯誤,將正在發生的風險控制到最低。
防損 是監察委員:它能及時掌握各部門、各門店的安全情況,站在獨立、客觀、公正的位置上去衡量,看他們是否有問題,并及時向總部管理層報告,從而避免可能發生的風險。
防損 是形象大使:廉潔的 防損 機制會產生企業公正、透明的運作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的回扣和腐敗,不僅為企業增加了利潤,也使供應商降低了成本,從而使顧客得到了最大實惠,而最終在供應商和顧客面前樹立了企業誠信的形象。
現代零售企業 防損 的發展趨勢
建立適應現代零售企業發展的 防損 體系已越來越多的被企業管理者認同和接受,據“中國零售業 防損 研究與交流中心”對參加首屆 防損 研討班的五十家大中型零售企業會員的統計,已有25%的企業建立了現代 防損 體系,而到了2002年11月對參加第二屆 防損 研討班的五十家大中型零售企業會員統計,又有40%的企業建立了現代 防損 體系,許多會員回去后給我們致電,公司領導對 防損 體系非常認同,他們正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防損 事業的迅速發展標志著中國零售企業家們開始走向成熟,練好內功,建立適合本企業發展需要的 防損 體系,將為中國零售企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建立適應現代零售企業要求的防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