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9日,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凱雷與 麥當勞 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該公司將成為 麥當勞 未來20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主特許經營商。就在該項交易目前還處于相關監管部門審批過程中,半路卻突然殺出了個“陳咬金”。2月16日夜傳來的消息顯示:2月15日上午,和君創業咨詢有限公司總裁李肅就此已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提交申請,闡述 麥當勞 的違法問題,并呼吁商務部對本次交易進行全面審查。
要說這李肅,可是來頭也不小,2008年可口可樂欲收購匯源,他就是其中的強烈反對者。不過今天對于李肅在申請中的指責, 麥當勞 方面是理直氣壯,堅決反擊。
有人上書商務部,指責 麥當勞 中國三點違法
“今天,在 麥當勞 把中國特許經營權出讓給中國大型國企與國際著名基金之時,我們向中國政府、所有特許人和廣大消費者鄭重示警。 麥當勞 在中國的業務存在三大違法問題,應該在這次特許權出讓之際進行全面審查”,李肅在向商務部反壟斷局和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公室提交的文件中指出, 麥當勞 濫用其在中國市場的支配地位以收取高昂的的特許權費并獲得不正當利益,同時 麥當勞 的無序擴張行為也違反了中國特許經營相關的法律。
以下是李肅上書指責 麥當勞 的內容摘要:
1.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收取高額特許權費
麥當勞 在全球收取的特許權費的平均水平約為銷售收入的3%, 麥當勞 在美國收取特許權費的平均水平是4%。而在中國, 麥當勞 利用其市場壟斷地位收取高達6%的特許權費。這是百勝旗下肯德基及必勝客在中國收取的3%特許經營權費的兩倍。
更值得注意的事,根據媒體報道,這次 麥當勞 在中國轉讓其20年期特許經營權的協議中還約定,這一比例在未來還將不斷上漲。
這就是說, 麥當勞 以20億美元高價賣其在大陸和香港的業務后,仍然可以對大陸和香港 麥當勞 店收取高額特許費用,并且該費用還不斷增加。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 麥當勞 的特許制度模式之下,一級被特許人通常需要將二級被特許人支付的特許權費全數上交給 麥當勞 ,而不能保留任何次級被特許人的營業收入。
這種情況必然逼迫新設立的公司一定要加碼剝皮,而在 麥當勞 經營業績本身已經下滑、業務發展面臨困境的情況下,必然會導致對被特許人、供應商以及其他合作方的一系列不良影響,最終影響到 麥當勞 所提供服務和食品的質量,損害消費者的權益。
2、擴張策略過于激進,違反特許經營條例,并導致特許經營矛盾
麥當勞 未及時準確地向商務部依法備案其在中國境內全部被特許人店鋪的分布情況,違反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和《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管理辦法》等特許經營相關的法律。同時, 麥當勞 也沒有及時向被特許人披露本次交易對中國 麥當勞 的特許經營體系造成重大變更。據媒體報道,未來新的投資者將會新開立1500家餐廳。
該交易將導致餐廳數量大幅增加,嚴重損害此次交易之前的已有被特許人的利益。由于其特許經營者都不知道具體的交易情況,因此也未能了解該交易所帶來的重大不利后果和風險。
據媒體報道,截至2016年12月31日, 麥當勞 在中國內地的經營餐廳超過2,200家,在香港超過230家。然而,作為知名領先快餐品牌, 麥當勞 在中國有至少超過700家特許經營門店的經營情況,并未及時向商務部進行完整備案。在商務部的商業特許經營信息管理系統中, 麥當勞 只登記了其在16個省區,63家門店的特許經營活動。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八條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但在過去30年的歷史上, 麥當勞 并沒有依法對所有特許經營餐廳進行備案,公然違法。
由此可見, 麥當勞 長期以來公然違反《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對本應予以備案的信息卻并未依法備案。特別是, 麥當勞 就此次其大規模賣業務的交易,仍然未及時備案,嚴重違反法律規定。
3、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獲得不正當利益
麥當勞 在中國漢堡快餐市場的份額已高于50%(2015年),而該項交易完成后,將進一步大大提升 麥當勞 的市場份額,同時也更加大幅度提高 麥當勞 在漢堡快餐特許經營的市場份額。 麥當勞 的經營涉及不正當競爭和對特許經營者的無理約束等違法行為。
這項交易將極大限制其他潛在漢堡快餐特許經營商發展和進入市場。
涉及本次交易的 麥當勞 、中信和凱雷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李肅認為,商務部反壟斷局應對該交易進行經營者集中審查,審核是否造成排除、限制市場公平競爭的違法事實和后果。
麥當勞 強硬回應堅決否認
1、6%的特許費肯定是錯誤的
對于李肅所指責的收取6%的特許費的問題, 麥當勞 中國公司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對于 麥當勞 收取的特許費比例,“出于保密義務,交易相關方未披露如特許經營費等具體交易條款”,而且“6%”這個數字肯定是錯誤的。
2、按規定向商務部進行了備案
關于備案問題,該負責人表示, 麥當勞 的特許經營業務已經按照特許經營相關規定向商務部進行了備案。
對于李肅指責“ 麥當勞 就此次其大規模賣業務的交易,仍然未及時備案,嚴重違反法律規定”,上述 麥當勞 負責人還表示,去年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都提及到 麥當勞 中國賣股權一事,怎能說 麥當勞 沒有及時備案呢?
據了解,2016年3月底 麥當勞 中國就公開宣布要賣中國公司大部分股權。2016年9月2日,在商務部召開的例行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 麥當勞 和肯德基將賣中國運營權,請問是否屬實?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當時表示: 麥當勞 全球今年上半年(2016年)決定由其在華設立的 麥當勞 中國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實現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加速業務發展。調整后, 麥當勞 繼續持有新公司的股份。
據了解,2015年 麥當勞 向中國大陸增資10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 麥當勞 中國已開設超過2200家餐廳。未來5年, 麥當勞 中國計劃每年新開設約250家餐廳。屆時,中國大陸將成為 麥當勞 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2017年1月9日,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凱雷投資集團和 麥當勞 宣布達成戰略合作,發展大陸和香港業務。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將持有52%的股權,凱雷和 麥當勞 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權”, 麥當勞 中國方面2月16日夜向胡說有理表示:該交易已提交商務部反壟斷局待審批。
3、“在中國漢堡市場若擁有50%份額,那開心死了”
對于李肅指責 麥當勞 在中國漢堡快餐市場的份額已高于50%,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獲得不正當利益。對于這一點, 麥當勞 相關負責人說:“在中國漢堡市場 麥當勞 要是擁有超過50%的份額,那我們真的是開心死的”。“中國外食就餐市場巨大, 麥當勞 僅是各式中西餐飲的眾多經營者之一”。
在 麥當勞 看來,上述50%的數據明顯是錯誤的。據了解,公開披露的信息是,截至去年年底 麥當勞 在中國內地擁有超過2400家餐廳;另一漢堡巨頭肯德基去年底擁有5200多家門店;另外還有漢堡王;主要市場在二三線城市擁有幾千家門店的德克士;還有在福建起家、被稱為“山寨版”肯德基、 麥當勞 的“華萊士”漢堡餐廳,公開數據顯示,截至到2014年1月,華萊士在中國就擁有4800多家連鎖餐廳。
李肅有點來頭,上書背后用意到底何在?
作為一名自然人,為何要向商務部上書反對 麥當勞 中國公司賣股權相關事宜?其背后到底有何用意?據代理李肅方面的工作人員透露:如果 麥當勞 中國公司股權賣,必然會損害到一些利益相關方,這些利益相關方肯定是反對賣的,李肅可能是代表他們的。
不過對于這些利益相關方到底是誰,上述工作人員表示不了解。
要說這李肅,算是有點來頭,在行業內也是小有名氣。2008年,可口可樂意圖收購中國品牌匯源果汁。李肅聯合果汁行業的中小型企業聯名上書商務部,闡述該收購協議的負面影響。商務部后來做出了對該收購不予批準的決定,但這是否與李肅的上書有關卻不得而知。不過最終可口可樂收購匯源被否決,這是自中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商務部禁止涉及“經營者集中”交易的首宗案例。
有公開信息這樣介紹李肅:李肅是中國著名的管理顧問和經濟顧問,他在管理咨詢和政府關系方面有30多年的工作經驗。歷任北京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休斯頓大學亞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中心研究員,以及和君創業咨詢有限公司總裁。
和君創業是中國本土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咨詢公司之一,擁有龐大的客戶群、卓越的工作能力和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和君創業側重于保護本土品牌,幫助它們能夠與強勢的外國企業競爭。和君創業曾參與的案例包括可口可樂對匯源果汁的收購案、娃哈哈與達能的合資糾紛案、iPad商標侵權訴訟案以及小股東訴華潤電力案。
該事件將下一步將會怎樣發展,我們將繼續關注!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麥當勞賣中國股權半路殺出個“陳咬金”